鄉村兩級政府,都對秋后的民兵比武很重視,也看好振華,推選他作為河東鎮的代表,組織東灣村基干民兵,全力以赴,應對這次任務。
振華也知道自己在軍事方面的薄弱,和村委討論研究之后,決定吸收村里近幾年的退伍軍人為民兵,幫著自己練兵。
十名基干民兵之中,有四名是近兩年退伍的正規軍,這讓振華有了信心。
練兵沒有多久,午季農忙又開始了。
村干部不用坐班,農忙時節和其他農民沒有兩樣,都在家里忙著自己的事。
午收過后,又是插秧,打水抗旱。
振華的拖拉機和水泵設備,又派上了用場,幫著鄉親們打水抗旱,賺了千把塊辛苦費。
但是這些微薄的收入,對于振華所欠的債務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他擔保的工錢都已經還清了,卻欠著親戚的錢。
莊小蝶更慘,午季的收入全部拿去還了債,以至于午種的種子肥料都沒錢購買,還是振華擔保賒賬的。
農業稅提留款,莊小蝶更是沒錢給,全部欠著。
振華找了葛守道和何乃平,請他們給莊小蝶減免一些,再寬限寬限。
葛守道笑道:“減免就不能寬限,寬限就不能減免。減免也好,寬限也好,我看莊小蝶都是沒錢給,所以就放著吧,拖一天是一天。”
既然可以拖,振華也就不擔心了,繼續自己的練兵工作。
東灣村民兵隊伍,是河東鎮參加民兵比武的代表,所以鄉里專門撥款了四千塊,還有一些專用物資,用于東灣村的練兵。
每個參訓民兵的補助標準是一天十元,振華是營長,每天十二元。這樣算起來,的確比村干部的工資高一些。
振華算過賬,覺得這資金用不完,于是就找村支書和主任商量,能不能從這筆款項里面,抽借三五百塊,買一批水泥涵管,用于秋季的機耕路修復。
修復東灣三組的機耕路,需要四道涵管,振華和高三爺都計算過、規劃過。
葛守道搖頭:“民兵培訓資金是專款專用,用在別的地方,被上面知道了,會批評我們的。假如冬季的民兵比武你沒有獲獎,鄉里更會認定是你抽調資金的結果。所以,這個不行。”
振華說道:“可是我負責東灣一二三四組的村務,如果我一點事情不做,整天就是征收農業稅提留款和計劃生育罰款,鄉親們會對我有意見。我新官上任,總要為鄉親們做一點事吧?整天就是要錢,什么事都不做,我們會失去群眾基礎的!”
做了兩個月村干部,在振華看來,現階段村干部的主要任務,就是跟鄉親們要錢。要農業稅,要提留款,要計劃生育罰款,催繳公糧,有時候還有棉花征收任務,還有組織農民義務出工……
而村干部又為鄉親們做了什么?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