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還沒結束,振華又開始籌謀恢復三組機耕路的事,去找高三爺商量。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自己現在做了村干部,主持這點小事,也是理所當然的。
高三爺笑道:“你打算怎么修?水泥涵管搞到了嗎?”
振華胸有成竹:“涵管不用擔心,我已經全部準備到位了,接下來的工作,高三爺要支持我。”
“我絕對支持!”高三爺說道。
振華又走訪了三組的所有鄉親,挨家挨戶動員,協商修復機耕路的事。
夏萬松依舊是攪屎棍,橫加阻攔,決不妥協。
振華分別找了夏萬松的四個兒子談話,曲線救國,還是無濟于事。因為夏萬松的兒子們,也說服不了他老子!
振華也沒有泄氣,水稻收割完畢之后,立刻動身去了縣城。
上次帶著蒹葭在縣城看病,振華無意中發現,一家廢品回收站里,有許多硬塑料管子,直徑大小不等,有的直徑達到二十公分,完全可以用作田間的涵管。
這些廢品便宜、輕便,可以徹底解決涵管問題。
在縣城尋尋覓覓,跑遍了所有的廢品回收站,振華終于找到了一批廢棄的水管,廉價買下,然后找三輪車運去車站,放在大客車的車頂上,買貨票帶回家。
這一切開支,都是振華自己的錢。
振華上下貨物,也弄得灰頭土臉,渾身臟兮兮的。
水管拉回東灣村,鄉親們都來圍觀,各自贊嘆:“振華還真有本事,從哪里弄來這些水管?”
振華笑道:“是我從廢品站買回來,準備修復機耕路的。大家看在我這么辛苦的份上,多多支持吧。”
高三爺大叫:“振華為了集體的事,真是操碎了心,誰要是不支持修路,還算人嗎?”
第二天,東灣三組的機耕路路線,終于確定下來。
振華帶著鄉親們,放了石灰線,便立刻動工。
至于夏萬松田邊的那一段機耕路,振華留了下來,暫時不動,看他丑不丑!全村都支持修路,就他在當中作難,好意思嗎?
果然沒錯,修路的第二天,夏萬松的大兒子夏同南找了過來,對振華說道:“振華,要修路就修吧,我爹說話,你別搭理他就行。鄉親們都拿出了田地修路,他憑什么不支持?”
振華一笑,說道:“同南大哥,這個活我不敢做,得你親自去做,我招呼鄉親們一起。你爹怪罪起來,你頂住。”
夏同南點頭:“行,我帶著大家挖土!”
在夏同南的帶領下,大家一哄而上,加寬了那一段路面。
一周之后,東灣三組的機耕路,終于全面修復,并且在南北主干道的基礎上,又開了一條東西干道,基本覆蓋三組的所有耕地,為今后的農用機械推廣,打下了硬件基礎。
以后的田間運輸,都可以使用拖拉機或者板車了,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效率。
鄉親們走在兩米寬的機耕路上,無不稱贊振華的功勞。
振華新官上任,做成了這一件小事,頗有些激動,也非常有成就感。
面對鄉親們的稱贊,振華也很感動。只要一心一意為群眾做事,群眾不會忘記你的。安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自己的鋒芒。
可是振華老爹卻嘆氣,背地里說道:“當這樣的村干部有什么用呢?搞不到錢還貼錢,整天東跑西跑,忙得不歸家,唉……”
好在振華老爹只是背地里說一說,卻不干涉兒子的工作。他知道兒子長大了,自己應該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