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華也得到了又一個機會,參加縣里的基層干部培訓,學習了一個星期。
通過這次學習,振華也開闊了眼界,理論水平大有長進,處理村務,漸漸熟練起來。
就在振華以為自己已經成熟的時候,卻遇上了難題。
鄉村糾紛,是村干部經常面對的問題。鄉親們之間發生矛盾,就會找村干部來評理。
皖中民風淳樸,東灣村自然也不例外,整體和諧,鄉親們都知道謙遜恭讓。除了郝國蘭和宋家財這樣的吵架祖宗之外,大多數鄉親們都不是無事生非之人。
但是一些小插曲和一些突發情況,卻總是難免。
振華在這個冬天里,一連遇上了三個棘手事件,弄得焦頭爛額。
三組有一口當家塘,叫做大魚塘,位于村前的西南方,占地三十余畝,地勢高,保障三組的灌溉用水。
從大魚塘向東,有一路梯田,也就是三組的沖田。這些沖田規劃整齊,就像兄弟排行一樣,按照從西往東的順序被稱作大沖田、二沖田、三沖田、四沖田……
三沖田是劉志高的承包地,上面的二沖田,是夏萬松小兒子夏同友的承包地。
此時是冬季,沖田里都栽種了油菜。
夏同友看見二沖田的油菜地里積水,僅僅南北南北兩個田缺口難以保證排水的最佳效果,便在大田中部加了一條水溝,田下埂的中部,又開了一道田缺口,用于瀝水。
如此一來,劉志高不答應了。
因為上梗中部開了田缺口,雨水直沖而下,沒有對上原來規劃的田溝,而是對著田畦,對三沖田的油菜造成了影響。
劉志高跟夏同友理論,夏同友不服,覺得這是自己的田地,自己開田缺口,別人無權干涉。
劉志高一生氣,將夏同友按在地里打了一頓。
夏同友敵不過劉志高,回家叫來大哥二哥三哥;劉志高也叫上了大哥二哥和兩個侄子,雙方摩拳擦掌就要開戰。
好在其他鄉親們左遮右擋,總算沒讓他們打起來。
劉志高的妻子連鳳來找振華,讓振華去評理。
振華趕到現場的時候,雙方就像斗雞一樣,各自臉紅脖子粗地爭吵。
“都別吵啊,有話慢慢說。”振華隔開了爭吵雙方,了解緣由。
夏同友說道:“我在自己的田下梗開缺口,跟他有個屁關系?”
劉志高瞪眼:“你放屁,你家田下埂,就是我家田上埂,你說有沒有關系?這就好比左右鄰居共用一道山墻,你把山墻拆了,還說跟鄰居沒關系?”
夏同友又說道:“我家的田在上面,你家的田在下面,上面的排水,注定要進入你家地里的!”
劉志高冷笑:“上面的排水,的確是要進入我家的地里,但是排水有規劃的水溝,不是讓你隨便開缺口的!排水溝渠,舊道古制,這是種田人的規矩。你不懂這個道理,去問問你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