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奎不怎么說話,但是在蒹葭的監督下,也能像模像樣地學習。
齊帥和宋立鑫,好幾天都進入不了狀態,讀了一個星期,連自己的名字還不會寫。
振華知道孩子們才上學的時候,對學校和課本有抵觸,所以不敢立刻補課,只是鼓勵安慰,哄他們繼續上學。
很快,秋收工作開始,鄉村再一次忙碌起來。
今年雨水充足,莊稼收成都很好,算是個豐年。
莊小蝶收了一萬多斤稻谷,留下口糧以后,還賣了四千多塊錢。這些錢在口袋里還沒焐熱,就被債主們要了去。
振華家里也收獲了近萬斤稻谷,還有其他五谷雜糧。
趙成海在家里盤算著,再有一兩年,應該可以還清債務了。
只是宜蘭奶水不好,小偉康又特別能吃,家里購買奶粉和米粉,用去了不少錢。
振華安心干活,一邊處理村務,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有時候夜深人靜,振華也會想到秀蓮、齊磊和鐵橋。可是鐵橋和齊磊都毫無音訊,也無從尋找。
齊磊破產跑路以后,王耀巖的生意倒是越做越大,偶爾回到東灣村,都是一副財大氣粗的樣子,手里提著一部大哥大,意氣風發。
振華聽說大哥大的電話費,每個月要好幾千,不由得吃驚,又有一種心酸,自己這輩子,別說大哥大,恐怕一個傳呼機也買不起!
村醫周國明偶爾去縣城和省城學習,也經常見到大哥大,曾經和振華討論過,覺得鄉下的發展,要落后城里十年。
十年前,城里的彩色電視機就已經普及,而農村卻很少看見。也就這一年的時間,農村的彩電多了起來,新婚的人家,都選擇了彩電。
傳呼機出來已經幾年了,農村卻依舊不見蹤影。
至于大哥大,那更是農村人想都不敢想的,能見到一次大哥大,都可以跟別人吹上幾個月!
振華覺得,鄉下落后城里,十年都不止。
城里滿眼都是轎車和大哥大,十年以后,村里會有嗎?
秋種工作結束以后,二組的兩個生產隊長來找振華反映,希望振華出面,組織大家維護一下當家塘。
東灣一二三四組,每個組都有當家塘,是五幾年規劃村莊的時候,以人力挖掘建設的。
有些當家塘年久失修,塘壩低矮,塘底被淤泥漸漸蕩平,蓄水量已經大大降低,擔負不起灌溉任務了。
生產隊長的提議,振華很贊成。
第二天,振華就分別找了其他生產組的隊長,商量當家塘的修整問題。
可是除了二組之外,其他三個組的當家塘里,都還有許多蓄水,不能維護。
振華只好放棄大修大建的心思,配合二組的生產隊長,組織人力加高塘壩,增加蓄水量。
二組的鄉親們都很積極,唯有宋家財不愿意出工。
振華則抽時間,在二組做了幾天義務工,幫助鄉親們干活。
在振華的帶領下,二組鄉親們連續奮戰了一個月,將當家塘挖深加高,大大增加了蓄水量。
當家塘修整完畢過后,振華看著那一丈多寬的塘壩,忽然有了個想法——能不能將這些塘壩利用起來,發展一下集體經濟?
鄉親們有很多困難得不到解決,振華也是有心無力,主要還是因為沒有錢,沒有資金。如果發展集體經濟,村里有部分資金可以動用,很多事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