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消息傳開,讓村里人興奮起來。
但是,當大家知道要集資的時候,卻又有些不高興了。每人集資五十塊,每戶就是幾百塊啊。
振華白天帶著大家修復路基,晚上挨家挨戶動員,同時展開集資,一一落賬。
東灣一二三四組和大姚莊,動員的時候不太費勁。大多數鄉親們,都給了錢。王響和劉志高,還被振華敲了竹竿,讓他們額外又捐款三百塊。當然了,振華自己也有捐款,一千塊。
村子里所有做生意的,進出比較頻繁的,振華都不放過,求爺爺告奶奶,動員大家捐款。
但是小葛莊的工作,卻非常難做。
這里有原因,因為這條土馬路,在大姚莊西頭開了岔,向南一條四百米的岔道,通向小葛莊。
小葛莊的鄉親們,訴求也有道理:“這條路一直修到我們小葛莊嗎?修到小葛莊,我們給錢。修不到小葛莊,我們這里還有一里路不通,我們給錢干嘛?如果不通你們東灣一二三四組,你們給錢嗎?”
振華磨破了嘴皮,向小葛莊的鄉親們保證:“先修主干道,主干道修起來,三年之內,一定將小葛莊的岔道修起來!”
雖然振華一再保證,但是小葛莊的鄉親們,還是不買賬。
關鍵時刻,郝國蘭力挺振華,展開三寸不爛之舌,吐沫橫飛,挨家挨戶做工作,比說媒還帶勁!
而且郝國蘭勁頭很大,決心堅定,百折不饒。誰要是不同意,她就能在誰家門前說上三天三夜,就像說書一樣,滔滔不絕,還沒有重復的說詞!
小葛莊的鄉親們終于怕了郝國蘭,一個個只得慷慨解囊。
振華也對郝國蘭感激不盡,打趣道:“表嬸,這條路修起來,你是第一功臣!通路以后,我給你打個提籃禮,表示感謝!”
農歷十月初,集資活動基本完成,路基修復,也進入了尾聲。
振華實施第二步計劃,整天打電話,想盡一切辦法,聯系城里的拆遷工地,請人家把拆遷下來的建筑渣石,送到東灣村做路基。
這件事,振華在城里的部分同學,幫了一些忙。那些同學,都已經進入壯年了,有的做了干部,有的成了老板,社會活動力漸漸提高;施主任也幫了忙,趙文樂等人,也都各顯神通,為東灣村爭取拆遷殘渣。
十月底的時候,路基已經初步完成了三分之一。
但是這時候,實在找不到建筑工地的廢渣了。
振華和村委會開會研究,決定聯系本縣的炸石場,買最便宜的石料墊路基。
根據計算,村里目前集資到位的資金,購買石料的話,可以將這條路的路基,鋪到大姚莊。
但是,路面材料就沒錢購買了。
分歧在這個時候出現。
葛守道等人覺得,先買部分路面材料,鋪在已經完成的路基上,保證這七八百米的道路質量。否則,僅僅有路基,而沒有路面材料,這道路坑坑洼洼,更加不好走!
振華卻堅持,至少要把路基鋪到大姚莊,下一步,再解決路面問題。
雙方僵持不下,修路工作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