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基地中,通常都是準備兩桌飯菜,選手與教練等賽事人員在一桌吃飯,其他后勤人員則在另外一桌,當然更多的時候還有第三桌,只有江映雪和張姨兩個人。
這是林軒加入前的狀況。
他加入后,就成為了第一個跑江映雪她們那里蹭飯的人,并且把這個惡習保持了下去,三兩兩頭的蹭飯后,江映雪終于不堪其擾,決定跟著其他人一塊吃飯。
沒有辦法再蹭飯的林軒為此還很是惋惜了一陣子。
當然,不再吃小灶的江映雪依舊不與林軒他們一塊吃飯,她是跟肖璇、張姨她們一塊吃的,同樣的飯菜,林軒自然就沒有再去蹭飯的必要了。
大多數戰隊這個時候都還沒有開始訓練,因而想要約訓練賽并不容易,林軒他們的訓練更多是Rank,除了個人Rank之外,還有組排。
下午沒有訓練賽,張恒還跟死豬似的躺床上,也不知道是真的沒睡醒,還是不愿意醒,總之沒有人去打擾他,劉漢東代替張恒的位置一塊打組排。
雖然也是訓練,但這種訓練自然不會像正式的訓練賽那樣當成比賽去打,加上新賽季段位清零,一開始匹配到的對手并不怎么強,所以氛圍還是比較輕松的。
對于一群游戲愛好者來講,游戲是最好的粘合劑,如果說要把這個形容變得準確的話,就是“勝利是最好的粘合劑”。
一波摧枯拉朽的三連勝后,林軒與穆挽離和薛云琪的關系明顯變得熟稔許多,劉漢東的激進風格在比賽中很容易出問題,但在Rank局中卻很容易打出效果,尤其是這種虐菜局。
幾局Rank打下來,并沒有多大工作量的任帆率先發現了一件事情,隨后告知張三,林軒也在不久后發現了這一點。
這幾局Rank中,劉漢東和薛云琪的KDA永遠都是最高的!
劉漢東或許沒有發現這一點,但卻明顯感覺到跟中路更好打出配合,于是更加頻繁的往中路來,哪怕是林軒打adc的時候,他依舊頻頻照顧中路,利用強勢Gank從中路幫薛云琪打開局面,然后再利用薛云琪的優勢去撕開對方的野區防守。
一旦中野崩盤,在另外一個C位還沒有渡過漫長的發育周期時,整個團隊面臨的就是整體的崩潰。
張三跟任帆商量了幾句話后,開始給中路和打野指定英雄。
接連三把打的對方十五投之后,不止是張三和任帆兩人,在場的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露出了些喜色——除了江映雪。
在張恒擔任打野位的時候,他跟薛云琪的矛盾曾一度導致整個sky跌入谷底,如果不是隨后林軒到來改變了這一狀況,sky今年幾乎沒有什么希望能夠重回LPL。
然而即便是林軒也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sky的中野矛盾,張恒的職業道路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因為有陳慕雨的存在,他比所有的打野任務都要輕松與明確,就是保下路。
這是他的幸運,也是不幸。
這種風格已經深入到了他的骨子里,在嘗試打其他路時,他似乎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保下路像是已經在他的腦海里形成了思維定勢,桎梏著他的進一步發展。
而薛云琪顯然也并不甘于做半輔助型的中單——即便他愿意犧牲,這也不是sky,或者林軒想要的。
單核體系實在是太脆弱了。
陳慕雨退役后創建魚龍戰隊,很少會干涉戰隊的運營,尤其是賽事方面,卻唯獨有一個“不打單核”的嚴令,這大概也是他當初兩度止步召喚師獎杯前所獲得的感悟。
sky被收購后,同樣有過各種嘗試,只不過效果都不太好,在重回LPL的壓力下,才不得不暫時放棄長遠打算,希望圍繞著強勢的下路能夠以最快速度增強戰隊實力。
而這一次sky獨立后,陳慕雨對于sky的未來建設,關于賽事方面所提出的唯一建議或者要求,也是“不要過度依賴單核”。
即便劉漢東不出現,俱樂部也會物色其他打野人選,目前這件事情依舊在進行。
而劉漢東的出現,似乎激活了一直都生活在下路陰影中的薛云琪,整整五個小時的五人排位,即便是輸掉的一局中,薛云琪的表現依舊極其亮眼,這使得張三與任帆都充滿了驚喜。
傍晚吃完飯后,張三又臨時給王迎風打電話,約他們晚上打訓練賽,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嘗試一下圍繞著劉漢東和薛云琪來打中野體系了。
一旦劉漢東真的能夠和薛云琪發生化學反應,那么對于sky來講將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這意味著將會有非常清晰的兩個戰術體系供他們訓練與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