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到工廠里面。
換上了實驗用的防護服之后,陳述就把里面的設備全部開了起來。
他這三個月在華清大學的實驗室里面,其實也沒研究別的。
一直都在研究超導材料。
為此,在那三個多月時間里面,陳述書,導致他目前的材料學等級已經+9了,僅次于他的數學等級。
而材料學等級+9給陳述帶來的,就是材料學方面的突破了。
耗時將近三個多月的時間。
陳述測試了幾百種辦法,用了上千種材料,甚至還讓初音在一旁計算。
日趕夜趕。
終于讓他在參加IMO的前一天,把這個超導材料給研究出來了。
這是陳述在開發出初音的時候,就在籌謀的事情了。
初音是人工智能。
伴隨著她的自我升級,芯片處理器的上限只會拖累它未來升級的速度,所以,初音的處理器必須換掉。
不過,一般芯片根本就不管用。
所以,陳述打算開發出一種新的導體材料,采用新的架構和新的算法來建造一塊新的芯片。
于是就有了這個超導體。
也就有了這個實驗室!
國外芯片的架構陳述早就讓初音分析出來了,然后構建了一個新的芯片架構。
并且,基于這個架構,陳述融合了黎曼猜想的一些論證方法,創造了一種新的量子算法。
也就是說,把芯片中本來只能是1或0的數據命令,改成了1和0可以同時存在。
只要這次的實驗能夠成功。
陳述就能把所有的猜想化為現實。
將本來只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量子芯片,代入到現實之中來了!
......
來到工廠內部后。
一切準備就緒。
張萬年就穿著防化服,站在這些實驗器材的旁邊。
而陳述則是穿著防化服,站在這些實驗器材的面前,開始一步一步的操作起來了。
先是把單晶硅和石墨烯等幾種不同的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放入到了粒子加速器中。
當機器開啟的時候。
在工廠里面搭建的一個小型核電站功率頓時就被粒子加速器發揮到了極致。
幾種材料的在經過粒子加速器的加速后。
材料內部的質子開始運動,最后漸漸融合,產生出一種新結構的超導材料。
等材料制成之后。
陳述就用機器將這塊材料切割成了普通cpu芯片大小。
然后將其中一塊超導材料放入刻蝕機,讓初音連接反離子刻蝕機,開始在這塊超導材料上快速的刻制出上了百萬條的線路。
等這一系列的操作做完后。
陳述就把這塊準量子芯片從刻蝕機中拿了出來,用專門的機器,將量子算法的數據寫入到了這些刻制在準量子芯片上的線路里面。
最后。
陳述將這塊超導材料小心翼翼的封裝到了CPU的外殼里面后。
這塊芯片就大工告成了!
陳述讓張萬年搬來了一臺普通的的電腦。
將里面的cpu拆下,換成了他制作的這塊芯片后。
打開主機電源。
將電腦接入網絡之后,陳述頓時就讓初音開始測試了起來:
“初音,開始測試芯片計算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