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點半。
華科院年底的學術會議總結就召開了。
對于學術總結這個事情,在場內絕大多數教授看來,都是司空見慣的。
就算是陳述,在搞出了可控核聚變理論之后,也沒少參加類似的會議。
不過,這次唯一有些不同的就是,兩年一次的兩院士評比時間到了!
院士評比也是華科院的傳統了。
每個兩年,都可能在學術圈各個領域挑選出在該領域內做過巨大貢獻,且本身就極具才華的諸多教授之中,評先出幾個院士。
當然,院士也不是隨意就能夠評選的。
如果兩年內,縱觀整個華國都沒有找到有這個資歷和能力當選院士的人,那么,那次的院士評選就會作廢了。
按道理,院士評選候選人的名單,早在一年前就遞交到了上面的相關機構。
那個時候的陳述,并沒有在上面留名。
因為,陳述實在是太年輕了,在學術圈,他也沒有足夠的資歷。
因為他證明了黎曼猜想。
再加上本人確實極具才華。
所以之前就有數學方面的院士打算推薦陳述評選院士了。
不過,陳述的資歷實在是太淺了。
作為全國所有學術人員都夢想成為的那種人。
想要成為華科院的院士,在院士的前面還有教授,副教授,大學講師等。
而陳述,除去是一個在建的濟民學院的院長之外。
并沒有真正在任何一個大學里面掛過教職,這要是進入了華科院的院士評選,顯然是不符合規矩的。
因為,難以服眾!
但是,現在的情況可就說不定了。
論年紀,輪資歷,陳述除了年輕點,其他方面還真比不過此刻在會議廳的眾人。
但是,他現在的成就,在會議室里面的人也少有能夠超過的。
所以,他的名字被破格加入到了院士候選人的名單里面。
當然,雖然說陳述的名字只被加到了院士候選人的名單里面,華科院里面的那些人也都不是蠢貨,自然知道上面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個多月前,陳述可是確確實實把可控核聚變的技術從理論化為了現實。
這不論是對國家,還是對世界而言,這都是一件跨世紀的舉動。
現在的陳述,絕對擔的起院士這個名頭!
......
整場學術會議一共開了五個小時。
從上午的九點半,一直開到了中午十二點,中途休息了一個小時后,一直到下午三點半。
對于這次學術會議召開的時長,陳述心里還是有底的。
因為,這并不是簡單的華科院學術會議。
此次來參會的,除了應邀來參加的一些科學行業的教授學者外,還有不少工程行業的教授學者。
也就是說,這次的會議其實是華國科學院,還有華國工程院這著名的“兩大院”聯合召開的。
目的,自然就是為了學術會議結束后的兩院院士評選了。
......
下午三點半。
坐在偌大的會議廳前排宣講席的一個華科院的院士做完了最后的報道總結之后,中場休息了半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