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因為吐谷渾使團的到來,城門處圍觀的舉子和文士并不少,他們開始小聲議論。
尤其是那些要參加會試的舉子,對翰林院院士攔路的行為還是比較支持的,相反對于蘇成的勸阻,卻是心生不滿。
“這里不是胡鬧之地,來人.....”
雖然耳旁充斥了各種聲音,但蘇成并沒有任由這些人胡來。
正當他要喚來侍衛將這些翰林院院士帶走的時候,吐谷渾的是圖案里卻是傳來一道淡淡的聲音,
“既然大隋的文士如此迫不及待,在下應了便是!如果實力不如,在下也確實沒有踏入城門的資格,會立即返回吐谷渾!”
“嗯?”
一聽,蘇成心里咯噔一下。
如果沒有猜錯,方才說話之人應該是吐谷渾這次的文士之首方岳!
就在方才查閱使團名冊的時候,他一個沒拉,全記在了心上。
“好!這才是文士該有的氣度,既然來到了我長安,那我們就以牡丹為題眼作詩一首,輸了,還請貴國使團從哪里來,往哪里去!”
甩開侍衛,翰林院的幾位文士一臉得意的看了一眼蘇成。
那種眼神仿佛在說,
“擋什么擋?人家吐谷渾的人都愿意接招,你又何須再次自作多情!”
“你們....”
極度無語,但此時蘇成再也沒辦法阻止,只能讓這幾個不識趣的翰林院院士去和吐谷渾的比一比了。
如果現在再阻止,事情一旦傳出去,他蘇成就是大隋的罪人!
“以牡丹為題眼?也好!畢竟長安多牡丹......幾位大人先請吧!”
聽到幾位院士之言,馬車里再次傳來聲音。
“好!聽好了!”
見到吐谷渾的人接招,幾位文官大喜不已。
為了這次大比,他們提前準備了好多詩詞,而且還都是多人參謀,合力所作。
可以說代表了他們的最高水平!
“白日不到處,寒風刺骨來。棗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
言罷,開口的那位文官臉上滿是得意。
別看這首詩的表面很簡單,可實際上實在嘲諷吐谷渾這樣的小國待在偏僻之地,沒有見識,竟然敢來長安造次!
“好詩!好詩!翰林院的院士果然不俗,一語雙關,看著吐谷渾的如何接招?”
詩詞一處,城門處充滿了叫好的聲音。
很多舉子更是豎起了大拇指。
唯有蘇成聽罷臉色卻是愈發難看,一眾不祥的襲上心頭。
“這首詩只能算是上乘,但想要以此來勝吐谷渾恐怕是.......可惜公子不在.....若不然一旦這吐谷渾方岳做出更厲害的,連個接招的都沒!”
微微停頓,
片刻,馬車里再次傳出淡淡聲音。
“棗花似小能成實,桑葉雖粗解作絲。惟有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而隨著這道聲音的響起,城門前瞬間變得一片死寂。
如果過前面那首詩還算隱晦的話,這首詩簡直白到了極點。
可就是這么白的詩,完美的接住前面拋過來的問題。
翰林院說棗花不自量,學了牡丹,結果人家轉瞬就說棗花雖小能結棗,
你牡丹呢?
.......
一息、兩息....直到半柱香后,這邊竟是再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