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岳也咧咧嘴,只怕剛好要撞上那天竺公主拋繡球吧。
……
于是很快到了街上。
但見滿街的天竺國士農工商,文人墨客,愚夫俗子,也都正齊哄哄喊道:“看拋繡球去,看拋繡球去也。”
前邊餌已經撒下,接著眼前卻就是線,然后引著唐僧一步步入坑入套。
先是布金禪寺,看似沒有什么難,但卻給下了餌,即那祗園基址的女子自稱是天竺國公主。
那么以唐僧原本的慈悲,或者以孫岳的仗義愛管閑事,又或者換個說法,專愛尋吃人妖怪(仙佛)的不是。
那么入了天竺國,則就必然會幫忙降服妖怪,結果妖怪卻又是天上哪個仙佛家的,甚至是天上的星君玉女。
可謂:漁翁拋下鉤和線,從今釣出是非來;卻是《西游記》第九十三回清楚記載的話,那么‘漁翁’又是何人?
完全布金禪寺即是‘漁翁’拋下的鉤,后園的天竺國公主為餌,這會同館驛與天竺公主拋繡球招駙馬,則就是線。
讓孫岳忍不住感到古怪的,則是洪荒與三界的某種奇妙聯系,曾經自己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洪荒中云霄又被老子壓在麒麟崖下。
曾經平頂山,原本自己差點被太上老君玉凈瓶化為血水,洪荒中元始天尊卻又用盒子將碧霄化為血水。
兩個世界雖然看似不同,完全沒有關系一般,但劇情其實卻又是似是而非,而完全相同的!自也終于明白觀音菩薩對洪荒感興趣的原因。
因為《封神演義》第十三回,同樣有一句話記載:沿河撒下鉤和線,從今釣出是非來。
(卻就像抄襲一般,“撒”字乃是分散,散落,張開,散布的意思,沿河“撒”下鉤和線,“撒”下無數的鉤和線?要釣出無數的是非來?
如果只是兩本書,明顯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是抄襲,故意改了三個字,結果卻就改的面目全非了,失去了原本的意境!
漁翁拋下鉤和線,從今釣出是非來;簡短的一句話,便即現出一個清晰的故事軌跡!表面是漁翁在釣魚,而隱喻有人(漁翁)在設局挖坑,釣出的是非,釣出的魚即是唐僧。)
一瞬間孫岳不由想到洪荒,兩個世界明顯是有著聯系。
唐僧同樣不禁有感,而看著街上熱鬧的人群,突然不由有感道:“他這里人物衣冠、宮室器用、言語談吐,也與我中華大唐一般。
我想著我俗家先母,曾經也是拋打繡球,遇舊姻緣,結了夫婦。不想此處亦有此等風俗。”
孫岳聞聽也咧咧嘴不著痕跡暗示道:“這堂堂一國公主,又何須拋打繡球撞天婚?若萬一被八戒接了,豈不是虧了身子?”
豬八戒立刻哼哼哼哼道:“我老豬丑自丑了些,但若論老實,就猴哥你擺一隊伍,也不如我老豬一個,被我老豬接了繡球,又如何說就虧了身子?
師傅,猴哥,我們快些兒吧,不然人家公主都等急了。”
孫岳也再次道:“八戒勿慌,既然那天竺公主是妖怪變化的,師傅不去她是不會拋繡球的。老孫意思是說,這拋繡球撞天婚,你還真當是閉著兩眼撞天婚啊?
就如眼下,實卻是都有內幕的,堂堂一國公主會需要撞天婚嗎?不過是有目標的就是要拋給師傅,到時八戒記得眼疾手快接著。又或者是還有其他的原因,不得不急著找個夫婿。
走,我們就過去接她的繡球,要不沙師弟也一起接?”
說著話幾人牽著小白龍便也一起跟上。
小白龍則也不由眨眨馬眼珠子表示:‘我卻還沒有碰過女人,要不這次我去搶了那天竺公主女妖怪的繡球。’
唐僧合掌心中也不由咀嚼一遍:‘急著找個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