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取何經卷,其天竺國王卻問的也太多了些。
于是聞聽,孫岳也首先做示范站出奏道:“老孫祖居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乃是父天母地(混沌所生),仙石所化。
曾拜‘至人’,修得金丹大道……只因亂蟠桃宴,大反天宮,被佛擒伏,壓在五行山下,饑餐鐵彈,渴飲銅汁。
幸觀音菩薩教令脫災,皈正在瑜伽門下,舊諱悟空,稱名行者。”
當然就是故意給豬八戒、沙僧做個引子,想聽聽兩個貨怎么自我介紹?
而國王聞聽,則趕忙下龍床,以御手牽住唐僧的粗手,卻是握了一路的馬韁繩,自早已磨出了滿手的繭子
直接對唐僧親熱道:“駙馬,也是朕之天緣,得遇你這仙姻仙眷。哪位又是第二高徒?”
唐僧下意識就想抽出手,但想想還是不得不忍住,只能心中默念那有的沒的什么心經:等有一日,一定要度了你這天竺國王。
對于‘道德君子’的態度,唐僧同樣是雖然不歧視,但你卻不能打貧僧主意,占貧僧的便宜,不然就莫怪貧僧放徒弟!
而豬八戒聞聽,則也趕忙老實的掬嘴上前道:“老豬巨嘴獠牙神力大,鐵腳天蓬本姓豬,生來便貪歡愛懶,一生混沌,亂性迷心。
未識天高地厚,正在幽閑之際,忽然遇一真人。半句話,解開孽網;兩三言,劈破災門。
當時省悟,立地投師,謹修二八之工夫,敬煉三三之前后。行滿飛升,得超天府。荷蒙玉帝厚恩,官賜天蓬元帥,管押河兵,逍遙漢闕。
只因蟠桃酒醉,那個戲弄嫦娥,謫官銜,遭貶臨凡,又托生豬身。住福陵山,吃人無數,造惡無邊。
后遇觀音菩薩,指明善道,皈依佛教,保護師傅,徑往西天,拜求妙典。法諱悟能,稱為八戒。”
孫岳不由眨一下眼睛,還‘那個’戲弄嫦娥?
顯然二師弟及時剎住車,又沒有說實話。
唐僧也不由好奇認真的聽著。
天竺國王聞聽,則也是演得膽戰心驚,明顯表情與場合并不符,而應該表現一臉震驚才對。
接著便又是問道:“第三位高徒,因何皈依?”
瞬間唐僧、沙僧也都察覺了,因為這位天竺國王問的卻是太多了!唐僧三個徒弟因為什么‘皈依’,跟其天竺國王有關系嗎?
顯然似乎并不是問的因為什么皈依,而更像是在問,因為什么被那位觀音菩薩看中?或者那位觀音菩薩為何要收你三人?
而有了前邊大師兄、二師兄做示范。
沙僧也是直接上前合掌粗聲道:“老沙原為人間凡夫,因怕身死輪回,而訪道修真,云游海角,浪蕩天涯。
常得衣缽隨身,每煉心神在舍,因此虔誠,得逢仙侶,養就孩兒,配緣姹女(少女、美女),工滿三千,合和四相。
超天界,拜玄穹,官授卷簾大將,侍御鳳輦龍車,封號將軍。
也為蟠桃會上,失手打破玻璃盞,貶在流沙河,改頭換面,造孽傷生。
幸喜菩薩遠游東土,勸我皈依,等候唐朝佛子,往西天求經果正。從立自新,復修大覺,指河為姓,法諱悟凈,稱名和尚。”
粗聲說完合掌一躬身,便直接退下。
瞬間孫岳、唐僧也都不由聽得心中一動:沙僧原來竟是人?且還曾經有過仙侶,有過孩兒?那其孩兒哪去了?仙侶又哪去了?
說法也依舊是打破玻璃盞,可不過一個玻璃盞,怎么可能比其沙僧堂堂卷簾大將還重要?顯然是眼下依舊不能說。
而孫岳眼見之下,也干脆胳膊肘一搗豬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