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非得要傳經東土大唐中華?真是因為大唐中華之人皆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愚蠢之人嗎?
八大金剛自也不是護送,準確卻是押送。
大道之功,九九歸真,九九八十一難功滿,顯然不是可以定下的,說他是一難即是一難,那唐僧一次次從馬上栽下,是不是也都可以算做一難?
大道之功,八十一難究竟如何功滿,如何而來?顯然自有天定,并不是誰可以指定的,眼下似乎還差一點沒有圓滿。
當然就只是如來佛祖理解的,以為觀音菩薩同樣如此理解。
而但只有孫岳清楚有感,觀音菩薩同樣隱隱有感,并不是差一點沒有圓滿,而就只是沒有匯聚完。
畢竟自開天辟地遁去,終于不知多少年后大道功滿,大道功滿自也不是大道功滿,實際卻是在等一個人的出世。
即八百多年前的石破天地驚,準確卻是在等著孫岳的功滿,大道功滿即是孫岳功滿,而就只有觀音菩薩清楚的知道。
于是不動聲色下,觀音菩薩心中同樣忍不住的期待。
八大金剛再護送唐僧幾人回轉東土,下靈山而去。
緊接莊嚴的大雄寶殿內。
終于觀音菩薩也是微笑悠悠開口道:“功德圓滿,已是即在眼下,為這一場大道之功,只恐那六耳獼猴,難以承受無量的功德,我也不得不將那妖猴暫且收服;
眼下他既為一方斗戰勝佛,卻已再不是我座下,諸位菩薩可放心自去。(有仇的報仇,有怨的抱怨
當然誰要是動了他一毫,我定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觀音菩薩微笑悠悠的聲音落下。
瞬間大雄寶殿內三千諸佛自都是智慧之輩,而聽懂觀音菩薩的暗話:‘取經未功成之前,為大道功成我也不得不保那妖猴;
如今功德圓滿已是即在眼下,他也為了一方斗戰勝佛,自是與我再無關系,大家有怨有仇的即可去找他。
高高蓮座上金光萬丈的如來佛祖聞聽,首先呵呵呵呵:“觀音大士言之有理,斗戰勝佛業果甚深,大家可暫且各回各洞。(待過后自可有仇報仇,有怨抱怨。)”
紫云山毗藍婆菩薩第一個起身合掌:“多謝觀音大士,那妖猴害了我兒性命(更讓那豬八戒、沙僧辱我),此一場因果自不能算過。”
觀音菩薩也微笑點頭:“功德圓滿,量劫或未完,菩薩還須小心,我也回南海去了。(一場還未見的大劫尚未現,想大家都沒有忘記,離開靈山的且好自為之,留在靈山的也會有驚喜。)”
觀音菩薩白衣飄飄,香風饒饒的身影直接端坐金剛石臺而去。
緊接幽冥教主翠云宮地藏王菩薩,同樣領神獸諦聽一合掌躬身離去。
卻是西天佛教三千諸佛,真正在外邊有一方山場的卻并不多,大多卻都是坐靈山的佛祖、菩薩,有如東來佛祖彌勒佛,與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兩位男菩薩同樣緊接起身,而一人捏一個蘭花指,又叫住毗藍婆菩薩道:“菩薩且慢,我二人卻也與妖猴有一場因果(曾被那豬八戒、沙僧破了身子),且去助菩薩一臂之力。”
但取經一路西天靈山佛教有因果的,還真就不多,倒霉的靈吉菩薩更已是身死,而死的不能再死。
真正跟孫岳結下無量業果的,反而是道教三清道祖之下,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仇有怨,尤其是三清道祖。
于是如來佛祖自也不擔心,因為知道那三清道祖第一個就不會放過妖猴,南海觀音不問妖猴自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然妖猴與那三清道祖莫大的因果,南海觀音絕不可能幫妖猴擋下,因為那三清道祖的背后,同樣可說有三方之老。
妖猴已是三界皆敵,就封他個斗戰勝佛的佛號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