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矯詔天下,四方云動。
“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
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仿佛一場武林大會,諸侯云集,齊聚汜水關下。
沒錯,洪荒大商的確也有一個汜水關,但三國汜水關卻又叫虎牢關,正因周朝第五位王周穆王在此地牢虎,而得名虎牢,又名汜水關。
即真正的歷史上,周朝之前是不存在虎牢關(汜水關)的,顯然洪荒大商汜水關,便正是對應的三國汜水關。
眼下自沒有人知道,三國之外還有一個三界神話大世界,同樣一個洪荒界,以及一個后世地球界,互相關聯卻又完全不同,仿佛存在于不同的位面。
一時間自凡有見識之人,皆都能看出,這是要天下大亂了,而或尋主公投靠,又或者也想參與進去揚名。
但無人注意的一點,這一次卻沒有任何正牌皇族宗親參與,無論是幽州太守劉焉、幽州牧劉虞,又或者荊州劉表、代州劉恢。
為什么所有的皇族宗親都不參與?
而檄文發到幽州,無論是劉虞、劉焉,卻都是按兵不動。
孫岳自也早等著這一日了,早就跟郭嘉一起準備好。
但只早去和晚去同樣有區別,劉備為什么會最晚去?自正是為了唯一的皇族宗親閃亮登場。
當然也并不是誰能把握得了的,南陽太守袁術可說距離最近,想最晚一個到也說不過去,也是最早稱帝的一個貨,同時也是袁紹之弟。
然后第二鎮則為冀州刺史韓馥,也是不久后準備跟袁紹一起再廢掉少帝劉協(陳留王),想再立幽州牧劉虞為帝之人。
這大漢皇帝誰當,到底是誰說了算?
第三鎮到達的則為豫州刺史孔伷。
但諷刺的是,這孔伷的豫州刺史之位,便正是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任命的,不久后卻也會倒霉身死,死在董卓部將的手下。
第四鎮為兗州刺史劉岱,卻也是一個奇葩之人,勉強可以說是宗親之后,很快伐董卓與東郡太守借糧,結果東郡太守不借,其貨便將東郡太守殺掉,收降了東郡太守的部下。
第五鎮為河內郡太守王匡,原本卻是剛被陰死不久的大將軍何進府掾,也算是前來為前‘主公’大將軍何進報仇了。
第六鎮為陳留太守張邈,后卻會投降曹操,倒是不用第六個趕到,因為會盟的地點就是虎牢關下陳留城。
第七鎮趕到的,則正是很快會被聯軍內訌,然后被兗州刺史劉岱殺死的倒霉鬼喬瑁,一個很快就會死的人,郭嘉跟孫岳自也是懶得多聊。
第八鎮為山陽太守袁遺,也是袁紹的另一個堂兄,即十八鎮諸侯中有三鎮是四世三公的袁紹一家。
第九鎮為濟北相鮑信,卻是原受外戚大將軍何進征辟為騎都尉,原本受命回鄉招募兵卒。
結果僅招募了一千多士兵,返回途中何進便已被自己坑死,或者說是被一眾士人黨人坑死,便干脆順便參加一次諸侯聚會。
第十鎮為北海太守孔融,也是大名鼎鼎儒家思想孔圣人的第十九世孫,性格好結交好友,愛好仗著自己孔圣人后代喜歡隨便噴人,結果因為噴曹操卻被曹操所殺。
也是郭嘉跟孫岳一路上忍不住一聊之人,曹操卻不會慣其毛病,要是在劉備手下就好了,不知道整天噴劉備,噴諸葛亮的后果會是什么?
第十一鎮為廣陵太守張超,卻正是第六鎮趕到的陳留太守張邈之弟,后被跟曹操一起殺成皋伯奢一家,反將責任都推在曹操身上的陳宮,然后合兩兄弟一起造反曹操,結果被曹操所滅。
第十二鎮為徐州刺史陶謙,卻是一位真正曾南征北戰之人,一方徐州父母官。
第十三鎮為西涼太守馬騰,為原大漢伏波將軍之后,也是剛造反被平定的一方諸侯,董卓進京時還曾被董卓拉攏,經過不想竟也趕來討伐董卓了。
第十四鎮為北平太守公孫瓚,終于是來一位威震塞外,戰功赫赫之人,也是曾經劉備的同學,還未現身的趙云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