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顯以劉備的見識根本就不知道,竟還敢當曹操面高談闊論什么天下大亂之根源,見識卻不過是井底之蛙,而有一張堪比城墻厚的臉皮。
且又談什么人心之本,在于循天道,行仁義,持忠孝?
其劉備若是先皇劉宏忠,對大漢忠,卻就是對天下百姓的不忠,就是先皇劉宏一樣的畜生,見識根本就不知道劉宏是什么樣一個人。
所謂循天道,卻不知天道即是要亡大漢!
又行仁義,其劉備何時行過仁義?不過是在家販屨織席,嘴上行仁義而已。
更說什么持忠孝,其劉備的孝就是將自己的母親(女人)比作衣服?然后自己逃命,將自己的母親丟下不顧死活,就是其劉備口中的孝?
當然眼下還沒有丟下自己的母親,曹操自還不知道眼前所見劉備的臉皮之厚,不過是真正劉備的冰山一角。
于是聞聽,曹操心中對劉備佩服不由再次翻倍的同時,依舊不忘招攬表面不動聲色認真勸道:“在下以為,如今安天下,已經不可能,但取天下卻有可能!
而取天下之道,在于權謀,權謀所至,則英才畢集,上有賢君能臣,下有精兵強將。(我曹操就擅權謀,你劉備若投我麾下,將來與我便即是賢君能臣,取這天下又有何難?)”
明顯擺明招攬,我曹操就是有取天下之志。
然而不想話音落下,劉備卻是想也不想便淡淡問道:“莫非曹將軍暗懷君王之志嗎?莫非你想取漢自立嗎?”
僅一句話,便讓曹操忍不住臉色瞬間一僵。
自能一下聽出,招攬劉備是不可能了,完全不著痕跡從尊敬的曹公,改為不客氣的曹將軍,顯然劉備是要‘仁義’到底了。
仿佛茅坑里的石頭一般,又臭又硬。
而直接毫不留情面的懟曹操,莫非你曹操暗懷君王之志?也想如那董卓一般造反,而取漢自立?還想招攬我志在中興漢室,皇族宗親的劉備?
如何中興漢室?自是也想要自己為帝。
以曹操的智慧自瞬間便能聽出,招攬這劉備已是不可能了,這劉備分明是同樣有‘大志’,所謂(自己為帝)中興漢室的‘大志’。
于是也不由瞬間尷尬一笑道:“呵呵,曹某豈敢有這等非分之想?
不過,此次會盟,我卻發現,各路諸侯名為會盟,實則勾心斗角,暗藏‘雄心大志’的,絕不在少數。(其中之一,就是你劉備。)”
但不想劉備聞聽,卻是毫不在意,卻又改為煽情道:“這一點,在下也深有同感。我一直在想,十九路諸侯為何會聚集會盟?難道他們真的想除賊扶漢嗎?”
曹操點點頭:那是你劉備不知道大漢已無藥可救,那先皇劉宏又荒淫到什么程度,如此大漢還又有何好救?
劉備則自問自答道:“未必。亂賊董卓,原是西涼一刺史,其權位尚不如這些諸侯。而今呢?高踞京城,口銜天憲,獨霸朝綱。”
曹操立刻不動聲色表示:你劉備還真是不喜讀書,以販屨織席為生的啊?竟連官職大小都沒搞懂,就在這里談論天下,堂堂西涼刺史,不及眼下一眾小小的太守?
劉備繼續感嘆道:“這就使得天下眾諸侯心中不平啊,昔日西涼一豬狗(西涼刺史董卓),怎么配竊居龍廷?
恕在下直言,與其說他們在仇恨董卓,倒不如說他們在嫉妒董卓。
于是匆匆起兵,匆匆會盟,尤其那中華郡太守孫岳,他們不過是想趁大漢碎裂之時,爭奪一塊地盤,壯大自己的勢力。他們哪里是在救天下?他們是想趁亂爭天下,趁亂取天下。”
終于曹操也不由聽得微微一笑:‘你劉備說眾諸侯嫉妒那董卓,怕也是包括你自己吧?但能看得如此透徹,雖然有些無知,也已強過其他所有諸侯。殊不知這取天下,就是救天下。’
但已然是話不投機,曹操自也沒必要多留。
結果片刻后返回的路上,曹操也不由忘記了最好奇的孫岳,忍不住遠遠望著劉備、關羽、張飛的茅屋院落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