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大手往帝座上的少帝劉協一指,但即使劉協比劉辯更有獨立思想,但終究不過一個九歲的孩子,還是不由嚇一跳。
明顯董卓也是跟曹操建議的袁紹一樣,故意撒謊說大勝,不過是為了穩定軍心,穩定朝廷之心。
可惜董卓部下卻沒有劉備一般專門搗亂的內鬼,你袁紹要穩定諸侯聯軍軍心,我劉備偏就要給你捅破,擾亂諸侯軍心。
洛陽皇宮朝殿上,董卓卻不是好謀無斷的袁紹,敢有什么皇族宗親的劉備跳出來扎刺,直接管你宗親不宗親,都敢拉出去砍了。
所以要論魄力,董卓卻是也不下曹操,在這個大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的戰亂天下,是非對錯善惡,已經沒有人能說得清。
不過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為惡。
結果一指年僅九歲的劉協,董卓便又繼續道:“所以吾不得不防啊。對了,近日有童謠說,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遷都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嗯!好!真好!說的是真好!東都洛陽,已歷經二百年,氣數已盡,吾夜觀天象,見帝氣旺于長安,所以吾決定,護駕西幸,遷都于長安!
那么,各位百官公卿們,都快快準備吧,啊?促裝起行吧!”
可不想話音落下,楊彪卻第一個跪出急道:“稟相國,關中殘破零落。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望相國監察。
(只怕你這董賊是虎牢關將破,不得不逃往長安吧?你董賊何時會夜觀天象了?我等卻不能讓你輕易遷都。)”
但顯然世代官宦的楊彪忘記了董卓身份,卻不會給其來文的,既然說了要遷都長安,那就一定要遷的,誰也擋不了。
而明知道阻擋不了董卓遷都,卻還跪出來阻止,顯然說明老貨的沒腦子。
果然董卓聞聽,直接不屑道:“你懂什么國家大計?吾遷都長安,那是中興大漢!那是百年大計!洛陽暗,長安明,遷都長安就是棄暗投明!”
董卓明顯都擺明了,遷都是一定要遷的。
可楊彪之后,緊接卻又跪出一個更沒有腦子的黃琬,繼續阻止道:“秉相國,楊議郎之言是也。
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時,焚燒長安,盡為瓦礫之地;更兼百姓流移,百無一二。今棄宮室而就荒地,卻非所宜,還請相國慎之又慎。”
董卓立刻不由怒道:“慎什么什么慎?關東賊起,天下播亂。長安有崤函之險;更近隴右,木石磚瓦,克日可辦,宮室營造,不須月余。汝等再休亂言。”
荀氏八龍的荀爽聞聽,也趕忙跪出繼續阻道:“相國驟然遷都,車馬如何籌集?百官如何安置?黎民百姓如何料理啊相國?”
你董賊想逃,卻不能讓你輕易逃。
但董卓同樣知道一群老貨,明知道阻不了自己還繼續阻攔的原因,不過是想要等那袁紹大軍攻入洛陽。
于是聞聽,直接不屑道:“吾有戰車兵馬,你們百官坐上去不就完了?至于那些黎民百姓,吾就管不了那么多了,隨他們去。
再說在你等眼中,何人在意過那些如草芥百姓的死活?少在我這里裝什么仁義,只要你們這些百官跟著走就行了,百姓就隨他們去。
你們聽著,我做事向來是雷厲風行,遷都就在今日,今日午時初刻起行。
(不然晚了,我怕那中華郡太守殺進城來,看來得考慮一下,等過后將我那孫女董白,送去跟那中華郡太守聯姻。)”
但不想話音剛落,卻又跪出尚書周毖哭道:“相國,猛然遷都,必使朝綱大亂,這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相國。(你董賊想逃,沒那么容易!)”
終于董卓真正成功被激怒,還真當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啊?以為自己不知道一眾人是故意阻攔自己離開洛陽。
于是也不由看著周毖道:“你這賊子,我當初就聽你的,保用袁紹,如今袁紹已反,你便正是袁紹一黨!來人,拉出去梟首示眾!。”
說完直接猛的轉身大步離開。
孫岳則表示,應該將楊彪、黃琬、荀爽、王允四個老貨一起砍了,滿族抄斬,所有男丁殺光,女人卻可以留下。
同一時間的徐榮也正帶領鐵騎五千,將洛陽數千家富戶籍沒入官,全部打為反臣逆黨,取其金貨,斬于城外,將洛陽城地主老爺全部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