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無形中沒有人知道,終于諸葛亮也不由疑惑了。
至于掐指一算,就別逗了,連觀音菩薩都不能掐指一算,女媧同樣不能掐指一算,如果女媧能掐指一算,為何就沒有算到洪荒中紂王進香的意外?
所以一個小小的諸葛亮會掐指一算,同樣不過是美化道教裝神弄鬼之術的,無論是后世地球歷史,還是三界、洪荒,都從來不存在掐指一算。
于是轉眼一個月過去。
整個天下也仿佛暫停了下來,劉備卻還是沒有過來。
終于這一日,于將近諸葛亮茅屋的路傍酒店中,諸葛亮與好友石廣元、孟公威,三人也不由坐在一起。
石廣元不禁疑惑先開口道:“那劉玄德還沒有過來,莫非是什么事耽擱了?(或者是嫌孔明架子太大?)”
諸葛亮淡淡斟一樽酒不語。
孟公威也皺眉道:“如今天下無戰事,曹操正準備來年攻取袁紹,想下一步就是直面那孫岳了,我等卻也不需要太著急。”
卻是三人為好友密友,又何為好友密友?即志同道合者才能成為好友,不然是不可能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的。
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如果三人志不同、道不合,又如何能夠成為好友?即三人必都是志同道合的,不然根本就沒有話說,也不可能成為好友。
可如此志同道合的好友三人,結果諸葛亮效忠劉備,石廣元、孟公威卻去效忠了曹操!
三個志同道合的好友,同時效忠敵對兩方,究竟是怎么志同道合的?
如果在諸葛亮眼中曹操是國賊,在石廣元、孟公威眼中是救天下的明主,那么三人是絕不可能成為好友的,因為志不同、道不合。
而三位志同道合好友密友的同時效忠兩方,顯然就只能用背后黑手的‘目的’解釋,即三人同時攛掇兩方互相掐!
一方面分裂中華,一方面三位好友再你鼓動劉備,我二人鼓動那曹操,繼續讓這中華之民互相廝殺,延續戰亂。
不然三人既然為志同道合的好友,為何不同時效忠仁義的皇叔劉備?偏要分開一個效忠劉備,兩個效忠曹操又是什么意思?
于是孟公威話音落下。
終于諸葛亮也不由淡淡開口道:“此時那袁紹未倒,廣元、公威你二人也不必前去那曹操處,我所擔心者,實卻是那幽州之地的孫岳。”
石廣元也一皺眉道:“水鏡先生說過,那孫岳恐怕也是與水鏡先生同道中人。水鏡先生之前亦言,似乎于吉先生身隕,也是與那孫岳有關,孔明可有辦法對付那孫岳?”
孟公威同樣皺眉。
諸葛亮淡淡搖頭道:“那孫岳卻不是張角之流,你二人不要招惹他,就連水鏡先生都退避三舍,等將來對陣之時,我自有辦法對付他。”
石廣元、孟公威兩人同時點頭。
孟公威再次道:“我二人就等那曹操敗了袁紹之后,再去投那曹操,到時孔明就輔那劉皇叔建立蜀漢,四分天下(分裂中華、讓這中華大地戰亂不休)。”
石廣元也再次眉頭一動道:“孔明,要不要我安排人往新野一趟,去看看那劉皇叔被何事耽誤?
(我派人去催那劉皇叔一下,去提醒他一聲孔明你回來了,等那劉皇叔來了,孔明你再躲開。)”
諸葛亮也淡淡點頭,話自是不需要點明,三人便全都明白,自都是真正的智慧之輩,同時心中也都是忍不住疑惑。
難道上次吹的還不夠大?都已經堪比呂望、張良了,更告訴了那劉備,可以幫他敗曹操、孫岳,最后安天下一統天下。
又或者說吹的太過了?還是孔明架子擺的太大了?可架子擺的小了,又怎么堪比呂望、張良之才?
而自就只有孫岳、郭嘉知道,事實的結果證明,諸葛亮根本就沒有安天下一統天下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