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本就是主站派,既然連孫權都聽說了,魯肅自也不可能沒聽說,而且肯定比孫權知道的更詳細。
于是聞聽也直接點頭道:“傳聞劉備檀溪飛馬,就是被司馬徽(水鏡先生)妖術所救,諸葛亮又為司馬徽所薦,年剛及冠,不曾見過天下,就敢自言可比管仲、樂毅之才;
雖其人明顯并無無管、樂之才,但敢言一舉手,即可讓曹操百萬之眾皆為齏粉,想妖術想當是為真;
只不過需要主公以兵馬配合,不然他也就不會來求主公了。”
孫權依舊不禁沉吟:“這么說諸葛亮真會妖術了。昔日大兄就是死于妖人之手,如今我卻要與妖人為伍……”
于是兩人簡單的商議,意見便又初步達成一致。
但孫權依舊是忍不住猶豫,能否敗曹操是另一方面,但與曾經害死大哥的妖人為伍,自讓孫權心中忍不住忌憚。
如果今日諸葛亮尚無兵馬,都可借自己兵馬一舉手滅曹操百萬之眾,那將來要萬一有了兵馬,豈不只需再一舉手,即可滅自己江東?
同一時間主降的,自還有大都督周瑜。
于是很快魯肅便又帶著諸葛亮找上周瑜,而繼續上躥下跳,總之就是不能讓中華一統,而分裂中華,讓中華大地繼續戰亂不休下去。
而魯肅先忍不住問周瑜:“今曹操攜百萬之眾南侵,和與戰二策,主公不能決,一聽于將軍,將軍之意如何?”
周瑜自是看得更清,也不由看諸葛亮一眼,自不可能沒聽說過諸葛亮的‘大名’,不過讀過幾年書,習過些兵法韜略,尚不曾見識過天下,就敢自言可比管仲、樂毅大賢。
結果打臉了吧?還擺架子讓那劉備三顧茅廬,聽說還讓那劉備腿摔斷過兩次,不想出茅廬一年,竟是毫無建樹。
不僅是未建一言,劉備一路從新野逃到江夏,更都是劉備自己拿的主意,其堂堂自比管仲、樂毅的大賢諸葛亮,竟連一計都出不了。
如今又跑來江東上躥下跳,欲阻止江東降曹,阻止中華一統,而欲分裂中華,讓中華大地繼續戰亂下去。
當然周瑜自看不到背后邪教道教的角度,就是為了阻止中華一統,為了分裂中華大地,好讓中華之民繼續互相廝殺下去。
但自也能看透諸葛亮來意,于是聞聽也直接道:“曹操以天子為名,其師不可拒。且其勢大,未可輕敵。戰則必敗,降則易安。吾意已決。來日見主公,便當遣使納降。”
你諸葛亮就不要上躥下跳了,我已經決定,來日見主公,即遣使納降,自此使中華一統,主公亦可爵封列候。
諸葛亮則就在旁邊冷笑。
其大賢的氣派呢?
別人說話,你可以不贊同,但你一旁冷笑。
于是眼看諸葛亮冷笑,周瑜也不由再次直接問道:“孔明何故譏笑?”
諸葛亮繼續冷笑道:“亮不笑別人,笑子敬不識時務耳。”
魯肅也忍不住詫異問道:“孔明如何反笑我不識時務?”
諸葛亮點頭笑道:“公瑾主意欲降操,甚為合理。”
又說周瑜欲降操,甚為合理。
其諸葛亮來干什么的?
其一個來阻止孫權降操之人,會說降曹甚為合理?真以為天下只有其諸葛亮一個有腦子嗎?以為別人都看不出其又要耍陰謀詭計了?
于是周瑜聞聽,眼看諸葛亮冷笑,也不由淡淡道:“我知孔明,你是因劉豫州走投無路,來阻我主公降曹的;
此時又譏笑說在下欲降曹,甚為合理,不知孔明又有何高見?(你真當自己妖術一舉手就可滅曹操百萬之兵?你若有那妖術,又何故被曹操五千精騎一路追殺?)”
但即使計謀被看穿,諸葛亮還是不由繼續道:“曹操極善用兵,天下莫敢當,向只有袁紹、袁術、劉表敢與之對敵,今數人皆被操滅;
止有北方孫岳,又與曹操交好,如今已是天下無人敢與之為敵矣,獨有劉豫州不識時務,強與爭衡;
今劉豫州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將軍決計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貴。國祚遷移,付之天命,何足惜哉!
愚有一計,并不勞牽羊擔酒,納土獻印,亦不須親自渡江;
只須遣一介之使,扁舟送兩個人到江上,操一得此兩人,百萬之眾,皆卸甲卷旗而退矣。”
只需送兩個人就可退曹操之兵?
周瑜瞬間也忍不住好奇問道:“用何二人,可退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