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三思只覺渾身發冷。
連,連武則天也
也與那吳寧一條心了嗎
細想之下,武崇訓說的似乎不假。
他為什么火急躥升成了長寧郡王
為什么抗旨出京,還能順順當當地回來
為什么忤逆了老太太的意思,現在卻能掌管戶部
除了他就是吳寧,且老太太也知道他就是吳寧這一個解釋,還有什么可能
“可是”武三思又開始糾結,“可是,不對啊”
“既然姑母對吳寧寵信有加,為什么為什么晉升李賢為晉王呢”
武崇謙在一旁道“那就是老太太想傳位李賢唄想借助吳寧之才輔之”
“”
只見武崇訓緩緩搖頭,“絕沒那么簡單。”
武三思反問,“何意”
萌公子道“父王,還看不清楚嗎”
“向來君王立儲,都是文升武降,諸王避讓。哪一個不是把掌兵大將借故派遣出京哪一個不推舉肱骨重臣執掌大局”
“又有哪一個不是把各個可爭皇位的皇子、皇孫安頓妥當”
“可是父王,現在呢”
“”
武三思愣住。
對啊,文升武降,皇子出京,這才是要改換儲位,應有的格局。
可是現在呢
這次武則天大行封賞,封的都是武將。
像黑齒常之,人在河州,可是晉封國公的旨意已經發出去了。
魏元忠更是仗沒打完,人已經急詔回京,領兵部首官之職。
還有李顯、李旦這些皇子,亦有封賞,皆大歡喜。
按理來說,武則天若是想改換心意,另立李賢的話,這樣的舉動是不是太反常了
而且,這還不算。
原本武承嗣的那些黨羽,老太太如果想換人,就算不是盡數剪除,也得大肆削弱,最起碼要為李賢鋪一鋪路。
可是現在呢
似乎除了一個晉王,沒有一項是對李賢有利的。
而且,非但沒削弱武承嗣的黨羽,細想下來,反而有所升益。
比如說,武承嗣的那個女婿鄭克義,就是去河東轉了一圈兒,回來就從殿中侍御史的小官兒,變成了御史中丞。
他那個不爭氣的兒子武延秀,甚至都沒出京,就白撈了個左衛中郎將。
還有他這些年網羅的那些個門生故吏,大多都有升遷。
細數之下,除了戶部有穆子究坐鎮,兵部則是武則天下詔讓魏元忠回京執掌,吏部由岑長倩代掌,其余工、禮、刑三部卻都是武承嗣的人。
而反觀李賢,狄仁杰和岑長倩向來立場不明,只擁是李,而非李賢一人。
鐵桿兒李德昭和吉頊又都不在京中,他這個晉王,拿什么去和武承嗣拼
又有什么用
而且,武三思又想到一人,那就是成王李千里。
就在前幾日,老太太下旨接蔡國公李瓘回京厚賞的同時,武則天不顯山不露水地還下了一詔,那就是
把成王李千里也詔回京來。名義上,是領輔國大將軍之職,統領長安禁軍。
之前,武三思還覺得,是武則天對李瓘謀反這個事兒心里還是不踏實,是想把李千里調回到眼皮底下,好看著點。
可是現在
現在再看,可就不是那么回事兒了。
武崇訓說的對,立儲事大,向來謹慎,怎么這回反過來了
李千里回來干什么幫李賢鞏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