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把祖君又氣著了,“炭摻土,那還能著火嗎!?”
“能!”
吳寧重重點頭,“放一百二十個心,肯定能著火!”
膠土的量大概是炭粉的三分之一,這點兒還不至于影響燃燒。
加水活濕也不是活成炭泥,而是炭粉濕潤,拿手一攥不出水,但成坨的成度。
活的差不多了,吳寧就招呼吳啟和虎子開始“團煤球兒”了。
祖君眼瞅著吳寧他們仨在那兒“活泥玩”,瞪著眼珠子,“這能行!?”
摻泥倒是真把散趴趴的炭粉粘到了一塊兒,但那里面摻的可是泥啊?
老頭兒還是不信這玩意能著火,而且即使能點著,那怎么能和塊炭比?
成色不好,那也沒人買啊?
“三個敗家東西,我的一副好碾子......”
“您老放心!”吳寧打起包票,“肯定不比大塊炭差上多少。”
現在只等炭球曬干,一試便知。
為了能快點干,吳寧干脆把炭窯又點著了,把炭球圍著窯口碼了一圈兒烘干。
再然后,一老三少,四個人就開始支著下巴,坐在炭窯邊兒上等了。
“九郎!”
老祖君現在棒子已經扔了,人也平靜了下來。
“真行嗎?”
吳寧頓了頓,“應該行。”
“嗯,要是真行,祖君給你記上一功。”
說白了,老頭兒當然也希望吳寧這不是瞎折騰,當然也希望這個法子可行。
要知道,吳寧這用料,可比原本的燒炭方法省太多了。
首先是炭料,這根本不需要什么大的、好的炭料,破枝爛葉滿山都是,幾乎就是不要錢的。
這不但解決了下山坳收不著炭料的尷尬,而且......
而且別忘了,這封窯法的出炭量可是比原本要高多了。
其次,吳寧這里面還摻了三成的膠土,這東西比破技爛葉還不值錢,可現在卻算的是成炭的分量。
也就是說......
老頭粗略地算了一下,三百斤的干枝丫,算上引柴和爛葉,大概成出三百斤的炭粉。
再加上一百斤的膠土,最后成炭那就是四百斤。
以往用大料燒碳,就算是一千多斤的干料,那也出不少這么多的炭啊!
只要吳寧這摻了土的炭球不至于太次,點都點不著,那么只憑這次品炭,炭窯也算有救了。
......
祖孫四人一直守到下午,炭球終于算是干了。
“點上幾塊試試!!”
祖君早就等不急了,立馬讓吳寧點一堆試試火力。
吳寧自無不可,趕緊撿了十幾個炭球兒,從窯里耙出一小堆炭火當引柴。
之后又找了個蒲扇,呼啦呼啦地扇了起來。
“完了....”
吳寧扇了半天,祖君見炭球還不起火,心就直往下沉。
“祖君別急。”吳寧安慰道,“這種炭是難點著,不過您再等等看。”
又送了一會兒風,吳寧停了下來。
底層的炭球兒已經是暗紅色,算是點著了。
這時祖君把手放到炭堆上方,心登時一寬,“火力還行,有戲!”
別看就底下著了一點,可是這熱度一點不比普通的炭塊兒低,再看看煙氣。
“煙好像也不大!”
老頭心里更輕松了些,只憑這兩點,這炭球就應該賣得出去。
心里盤算無非就是比大塊炭便宜一些,左右這炭球的成本也不高,算下來可能比塊炭掙的還能多些。
“只是不知禁燒不禁燒?”
“呵呵。”吳寧一聽,樂了。
“那您老就看看這十幾塊能燒多久吧!”
別的吳寧還真沒底,但是這抗不抗燒,他卻是底氣十足的。
這里摻了膠泥,加之磨成粉,再重新壓制的炭球,密度要比炭塊大得多,抗燒程度絕對不是塊炭可以比的。
......
結果,正如吳寧所料。
就這么十幾塊炭,四個人坐在炭火邊兒上等著它燒完。過了足足了一個時辰,老祖君扒拉開炭灰,里面還有一個個通紅的炭核沒燒完。
老頭兒震驚了,怔怔地看著吳寧。
“發了.....”
“咱下山坳要掙大錢了!”
“......“
吳寧看著祖君露出多日不見的笑容,心中一暖,說不出的充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