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逼著沿海商戶逐利下海嗎?
到時候,唐商的東西從成本上就比番商有競爭力,那誰能霸占海路?那所謂的千倍萬倍的利潤又進了誰的腰包?
這招實在是太絕了,不但為朝廷增加了稅收,而且還把海路徹底掌控在了唐人手中。
......
呵呵,別說這兩位大唐官員有點傻眼,這要是唐瘋子在這兒,估計也得懵。
還得大罵一聲:“mmp!!”
他特么的使了那么多年的力氣,花了無數的錢財,賠上了最好的兄弟,還親自帶領艦隊遠征了一回地中海,才讓大宋走向海洋。
可吳老九倒好,幾張紙就把這事辦了?
瘋子很可能不平衡,他應該也去學金融財會的。
......
兩位臣子退下之后的大殿一片沉寂,過了半晌,才傳來武老太太一聲突兀的輕笑。
“九郎啊九郎,只此一計,你送來的可不單單是財稅之收啊!”
說完,武則天繼續低頭看了起來。
此時在武則天眼中,這已經不是簡單的一箱子奏本,而是一份寶藏。
搭眼看去,只見紙上又道:“于藩商之道,應當,東緊西放......”
......
——————————————
與此同時。
“你讓母后重稅海外番商?”
太平公主正一臉不解地質問吳寧,“你知道不知道,母后其實最不喜商戶,她一定不會給大唐海商這個便利的。”
只見吳寧嘿嘿一笑,“不一定哦,我賭這回圣后一定會答應的。”
“為什么?”
“因為對圣后來說,開展海貿,于她有百利而無一害。”
太平聽不懂,“除了可能增加一些財稅,本宮實在看不出還有什么好處。”
“增加稅收還不夠嗎?”
吳寧反問,“哪個皇帝不想財稅豐盈?”
“況且,這件事可不止財稅這一點好處。”
......
其實,吳寧料定武則天會答應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開放沿海對政局的穩定極有好處。
還是回到那個問題,就是朝堂上的爭斗。
扶植武氏開科選才,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對抗世家和關隴大族。
魏晉門閥與那些開國元勛還是太強大了,武則天需要更多的力量來制衡朝堂。
那么,海商就給了她一個很好的契機。
吳寧十分清楚,一但大唐的海商可以闖出去,以當下海洋紅利來看,勢必造就一大批財富上的新貴族。
第一批敢出海的商人,從海外賺取的利潤,那可不是中原那幫土財主可以比擬的啊!他們蒙恩武老太太,借著鼓勵出海的東風發家,應該站在哪一邊,那還用說嗎?
武老太太會因為一個不喜歡商人,就放棄這么好的一股助力?
不可能的。她一定會答應,而且一定會大力支持海商。
這就是政策杠桿,而且十分隱蔽。
等到那些世家門閥發現不對,想要打壓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大唐的海商早就拿完了一血,說不定都在海外暴走了。
......
“為什么?”
太平聽了吳寧的解釋,深深震撼之余,也是深深地為吳寧擔心。
“你越顯露你的才能,母后對你就越不放心,你就越危險!”
“為什么?為什么還要出這個主意?”
“......”
吳寧一陣沉默,他確實怕死,可他更怕問心有愧。
良久,露出一個勉強的笑容,“放心,有后手....”
“圣后....圣后不會殺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