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吳寧的眼界來看,大唐這幫老娘們兒能花錢,也愿意在美上花錢。
如果橫向比較的話,把后世動刀塞硅膠,扎針修臉那一部份去掉,單是花在胭脂水粉、置辦新衣上的錢,這個比例絕對高于二十一世紀的后世。
不看別的,只說房州。
地方不大,甚至有點土。,在這生活,家什用度、柴米油鹽根本和長安、洛陽、益州、揚州沒法比。
可是,這女人用的東西那就不一樣了。就算是在房州這么點的地方,隨便進一家脂粉鋪子,你也能買到大唐最上等的胭脂,西域運過來的香料,還有朱砂。
隨便進一家成衣店,也能看到蜀繡、蘇錦,全大唐最好的衣物布料。
唯一有點讓吳寧意外的就是這樣式,也太特么單一了吧?
顏色在變,款式不變。
就象唐詩宋詩,你就算把詞填得天上有地上無,可是曲調就那么幾種,永遠都不變。
......
其實說實話,這也怪不得大唐,華夏歷朝歷代都是如此啊!
漢朝的對襟長襦、大唐的半袖短襦高腰裙,樣式早就定好了,能變的只有顏色花試。
大唐還算好的,畢竟號稱華夏最開放的時代,吸收了很多外來的文化元素,比如窄袖胡服、冬天的高領裘袍。
可說到底,主流還是半臂短襦,外加把裙腰都提到腋下的高腰束裙。
像現在,秦妙娘拿個罩紗稍稍短一點的蘇幕遮就當是好東西,你們唐朝的女人得多“可憐”。
但是吳老九不一樣,他特么是個穿越來的!
雖然不懂歷史,可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后世的古服電影、電視劇為了迎合后人的口味,把古裝演繹到了極致,不但結合了很多時尚元素和審美點綴,而且還不斷創新發揚光大。
不夸張地說,要是真正的古人看了那些電影電視,非得懷疑人生不可,俺們古人可沒這么花哨過啊!
但是,不得不說,那些后世改良的古裝,看上去賞心悅目的程度,何止千種萬種。
對于身在大唐的吳寧來說,那些動輒幾千萬、上億砸出來的視覺盛宴,都是資源啊,都是錢啊!
不說別的,他基本不用花什么心思,他只要把老謀子的《滿城盡露半邊乳》、范爺的《大頭貼傳奇》里面的唐裝隨便扒出來點,就應該能轟動一下子吧?
至于某點觀眾老爺們出的那些什么比基尼啊,內衣之類的,吳老九連考慮都不考慮,根本沒有商業價值。
倒不是因為太前衛,唐朝人保守的思想接受不了。
相反,是太落伍,大唐的小娘們根本看不上。
你要是把比基尼什么的弄到漢朝去,也許還能跟隨一下潮流,掙上點小錢。
好吧,不懂歷史的吳老九這里要科普一下子了。
后世很多人以為,華夏古代女人的內衣指的就是肚兜,錯了!只有滿清才喜歡穿這種什么都遮不住的內衣。
漢朝的女式內衣叫“帕腹”,如果觀眾老爺們在網上找得到圖片,一搭眼就看得出來,有點像比基尼和運動背心的結合體。
很是先進,不但能遮羞,而且還能防止下垂。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女式內衣叫“兩當”,和當下流行的“小吊帶背心”幾乎一毛一樣。
到了唐朝呢?叫“訶子”。
沒錯,正是上面提到的,和半袖短襦、高腰裙配套的那個訶子。
大唐女人奔放得很,內衣外穿比超人早了一千多年沒毛病。
而訶子,如果用后世的認知來形容,其實就是后世的“無帶抹胸”。
而且,唐人在不影響美觀的基礎之上,在胸下添了一條帶子。束緊之后,可以防上下垂。
到了宋朝,就更奔放了。
大宋小娘子的內衣直接就叫抹胸,而且更短,露臍那種,類似于一條布帶纏在胸前。
直到清朝,紅肚兜才開始取代原本的內衣,被后世人誤解為古人一直都穿肚兜,其實不然。
老謀子和范爺還是很尊重歷史的,人家大唐女人本來就那么穿,本來就是以露半乳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