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一聲驚呼,眼睛都直了。
眾人尋之望去,也是倒吸一口涼氣。
“嘶!!”
吳寧終于知道什么是排工了,也終于明白船老大如此精湛的操船本事,為何說再干十年才可能混上一個排工。
這特么就是神仙,絕對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地步!!
......
那是一葉小小的竹筏,筏子上站著三個赤著上身,只著一條秋褲的漢子。兩人掌舵,一人撐桿,飛似的從江彎的崖壁后頭閃了出來。
而在三個漢子身后的江面上,一根根數都數不清的、數丈長、尺許粗的巨大圓木,或并排,或首尾相連地用藤條鐵鏈綁在一塊兒,由那一葉竹筏引著,在湍急的江面上飛弛直下。
美!
太美了!!
那就像是一根飄在江上的羽毛,輕盈靈動。
可是,這羽毛又太大太大,足以讓人震撼的說不出話來。
吳寧目測從竹筏到排尾,起碼有百丈長,最寬處幾乎占了大半個江面。
而操控上千根巨木順江而下的,只是排頭的一只小小的竹筏,還有竹筏上的那三個漢子。
“牛逼!”
吳寧由衷贊嘆,真心的牛逼。
前世吳老九在知乎上看過一個提問,說華夏文明的創造力與智慧和“廣大勞動人民”真的有關系嗎?至少,他看到的都是山民與村民們的愚昧與守舊。
現在,吳寧有了一絲明悟,以后誰在說這句,他跟誰急。
說這話的人,才是真的愚昧啊!
現在吳寧覺得,文明不是“之乎者也”,至少不全是“之乎者也”。
孔儒是文明,佛道是文明,天子皇權朝代更迭是文明。
可是,從直轅犁到曲轅犁也是文明,從肩挑手扛到車輪子,從一車拉一根到千根放排,也是文明。
這特么不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什么?不是華夏的民間文化是什么?
“牛逼!是真特么的牛逼!”
吳寧砸吧著嘴,心說:這個活,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轉頭看向船老大,此時,他正一臉羨慕地望著江上的排工,嘴里還念叨著:“唉,咱啥時候也能當個排把頭呢?”
吳寧忍不住道:“船老大就不怕危險?”
百丈長的巨排,他在江邊看都是心驚肉跳,更別說站在竹筏上操控了。
稍有不甚,不但排木盡毀,人也得避無可避,非得被后面的巨木懟成肉醬不可。
所以,排工不但需要高超的技藝,還得有常人所不及的膽量。
船老大一聽,立時道:“小郎君這話說的,可是不中聽了。”
一指這高峽險峻,“在這里面討生活的人家,哪個不是提著性命過日子?”
吳寧道:“撐船總比放排安全些。”
“可是放排掙的多啊!”船老大也是實在,直接道,“不怕小郎君笑話,撐上半年的船,也不如走一趟排。”
“除了一小部分要交給幫里,剩下的,那可都是自己的,江上人家當然都想多掙些了。”
“哦。”吳寧明白了。細想之下。也確實如此。
放一趟排,上千根木頭,都不用說是大唐,更不提巴蜀的重山峻嶺得花多大力氣。就算是放在后世,用火車來運,那絕對也是一筆不小的運費。
不難想象,排工走這一趟,確實能不少掙。
“咱們排幫的規矩,上午不行船,過午不走排。”
此時,船老大已經招呼纖夫,準備上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