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外頭,吳寧的生活過的好不愜意。
九月初,明經大比,吳啟毫無懸念地拔得頭籌。
想來也是,被武承嗣、武三思,還有太平公主三家暗中定為頭名,若吳啟再不高中,那就真的奇怪了。
可是,讓主考副,還有武則天和滿朝文武意外的是,這個穆子期是真他娘的有本事啊!
明經一共考三科:“貼經”、“試義”和“時務策”。
從字面意思就不難看出,貼經其實就是填空題,考的是對經義的背誦能力。
出題者,出兩字題,或者三字、五字,也就是節選眾多儒經之中的某一段落,答者則根據題目,默寫經義的上下原文。
這包括《禮記》、《春秋左傳》,謂之大經;
《毛詩》、《周禮》、《儀禮》,謂之中經;
《周易》、《尚書》、《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稱小經。
其中,通二經者,需達到通大經一部加上小經一部,或取中經兩部,即可錄舉。
通三經者,大、中、小經各一部,此為優等。
通五經者,則需大經、小經皆通。
如果能達通五經的水平,那“貼經”頭名估計也就沒跑了。
另外,除了大中小經之外,《孝經》和《論語》是必考課目。今科武則天心血來潮,又加了《老子》和《爾雅》。
這么多經義要背,一般人是很難通讀通記的。更何況,之后還有口試。
雖然看上去沒什么技術含量,可其中難度也是極高的。
大唐開朝這么多年,能通五經者寥寥。更別提大中小經齊通,連《孝經》、《論語》、《老子》、《爾雅》也悉數背誦的人物了。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個莘州穆子期居然拿了一個自前隋以來,貼經應舉第一人。
這貨......考了個滿分!
沒錯,滿分!
不但大中小經皆通,且連個錯別字都特么沒見著,這就太可怕了。
后來,武則天專門把吳啟的試卷提出來命人復審,結果當真是一個字都不差。
乖乖,這說明什么?
說明,穆子期已經通解全經,且倒背如流了。
這著實讓人嘆為觀止。
......
當然,這還只是一科。
第二科名為“試義”,更好理解,就是解釋經典唄!能背誦還不夠,你得能懂。
結果,吳啟還是第一,而且,還是毫無爭議的第一。
他對經義的理解釋義,連那些當朝大儒都不由得贊嘆連連。
......
第三科時務策就更不用說了,吳啟可是跟著吳寧混出來的。
而吳老九可是給武則天寫過一箱子《醒世方》的人,他對當下時政的詮釋和解讀,對未來朝廷政策走向的把握,絕大多數朝臣都要叫祖宗。
更何況,是把被吳寧熏陶出來的吳啟放到一堆年輕舉子之中作比較?
所以,吳啟毫無懸念地又拿了一個頭名。
三科魁首....
毫無爭議!
本來是暗箱操作最明目張膽的一科明經,生生讓吳老十玩成了自科舉以來最為實至名歸的一科狀元。
一時之間,穆子期之名更盛從前,譽滿神都,甚至比他那個做出一首絕詩的兄長穆子究更加深入民心。
這段時間,懷仁坊李宅拜會賓客更多,連洛陽風月場的名伶花魁都是慕名而來,主動送上心意,要與這位才學無雙、貌比潘安的蜀中才子一敘情緣了。
吳寧對此當然是樂見其成,除了那些專門奔著長路鏢局來的賓客,吳老九把剩下那些都推進了吳啟,自己樂得清閑。
而吳啟......
好吧,正中這個花心大蘿卜的下懷啊!
整日留連風月,訪朋會友,花天酒地,儼然成了神都的風月班頭。
但凡有宴,但凡有請,吳啟那是必到,且出手大方,談吐灑然。
再加上有長路鏢局這個后盾,整整一個月,吳啟可謂是賺足了人緣,出盡了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