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但戰場的代價可以換回更大的利益,那么武則天是不會在乎多死幾個人的。
......
————————————
接下來幾日,除了莘州穆子期依舊火熱,洛陽城中有另外一個傳聞悄然而起,那就是:
大周邊將默啜和親的真相。
原來,這個默啜表面投周是假,暗中劫掠是真。
今次和親,更是以開戰相要挾。女皇被逼無奈,這才派淮陽王和岑長倩去和親。
而更讓百姓驚駭的是,這個默啜也不是真的要和親,而是明里修和,暗中卻積蓄力量。
若非是長路鏢局的穆氏兄弟從通商的蛛絲馬跡之中發現了突厥各部集結邊境的事實,前來神都報信,大周君臣到現在還蒙在鼓里呢。
而女皇陛下為了拖住突厥避免一戰,還是決定派淮陽王與岑長倩去突厥送死。
這個消息一出,可就熱鬧了。
要知道,武周傳習盛唐之威,當年橫掃**,蕩寇八方的威勢尤在。
百姓們聽聞了這么一件窩囊氣,當然是群情激昂,憤憤難平。
當年太宗在世,把突厥追到了海角天邊,哪曾受過這等鳥氣?如今一個默啜小兒也敢與虎謀皮?
憤怒之余,也是暗自感嘆,“女人當家....就是軟了點啊!若換了太宗,哪怕是高宗在世,也不能讓人欺負成這個樣子吧?”
一時之間,武則天聲威大減,成了軟弱的婦道人家。
連帶朝中一些腐朽老儒也是心中竊喜,武皇勢微,說不定正是還政于李唐的上好時機。
也只有少數明眼人才暗自皺眉,此事絕對不簡單。
而太平此時也是納悶兒,暗說:“這個消息是吳寧傳出來的?卻又不像。”
“那會是誰?”
想到這里,太平不敢往下想了。
想像一下,現在的武則天在民聲之中已成軟弱之態。
如果....
如果岑長倩和親不成,反被害突厥的消息再傳回來......老太太還能說不戰嗎!?她敢說再忍嗎?
想起吳寧說武則天有心開戰的那句話,太平渾身一震,脊背生寒。
她想到一種可能,這個民間傳聞可能......
可能就是她的母親武老太太自己放出來的。
如果真是武則天自己,那她就是把自己逼到了墻角,開戰之心更是無可動搖。
“高長史。”
想到這里,太平也不遲疑,對吳寧的話已經是深信不疑。
高延福還不知道其中利害,“小人在,殿下有何吩咐?”
“你去把府中所存糧草悉數歸攏,然后靜觀時局。待時機成熟之時,賣與豫王府。”
“呃...”
高延福犯難了,什么時候算是“時機成熟啊?”,能不能說明白點?
......
好吧,老高并沒有等多久。
先是武則天一道封旨降下,做實了民間傳聞。
什么旨呢?
莘州穆氏兄弟子究、子期,一心向國檢報及時,挽天功德。至圣顏大悅,特封爵,穆子究,孟津縣男,食邑一百;穆子期封新安縣男,食邑一百。
得,這個封賞可是有點大了
哪怕是在外有大功的朝廷命官,一般也就是升官賞錢,除非是吞天之功,否則是不會封賞爵位的。
對于有功的民間志士,最多也就是封官,封爵卻更是不太可能。
可是這兩兄弟,穆子期考狀元的官兒還沒封,先得了個爵位;穆子究這個九省綠林盟主,成了貴族。
如此一來,也就坐實了民間傳聞,這二人得封爵之賞,應該就是因為報突厥不臣之事了。
而讓高延福看到“時機”的,則是武則天的另一道旨。
“今秋天下豐產,當備災防患,朝廷軍備糧草照往年提加三成,各州田賦所得亦允許耕農以糧抵稅。”
武老太太在整備糧草了,這是鐵了心要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