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承嗣、李賢和武三思三人,現在頭疼的很。
“怎么就沒鬧起來呢?”
武承嗣更是摔了茶碗:“這幫子迂腐之民,簡直不可救藥!!”
“皇兄莫急嘛!”
李賢倒是穩得住,勸慰道:“只能說明,咱們行事還是太過倉促,高估了這些百姓。”
武三思則道:“那現在怎么辦?可有補救之法?”
“好辦!”李賢一咬牙。
“如今的局面,說到底,還是此事與百姓無關。等到時與他們有關了,當不會站著說話不腰疼了吧?”
武三思、武承嗣眼前一亮,急問道:“如何有關?”
李賢一笑,“咱們給他加點料!!”
......
打武則天欲行拓邊戰略的消息傳開來不久,又有一則八卦悄然在民間傳開。
那就是:
拓邊開荒的,可不只是世家,陛下欲從中原移居百姓與世家同去,以便更快地打開局面。
“......”
“......”
這下,百姓們可是慌了。
其實想想也是,世家子弟說是有十數萬之眾,可是到底還是人少,肯定得帶勞力前去啊!
可是,帶誰啊?誰愿意去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啊?
正如李賢所想,這可是一下就切中了百姓的疼點。
風口急轉直下,反對之聲漸起。
對此,武則天幸好早早察覺,急令門下省頒布詔令,昭告天下:
遷徙普通農戶隨世家拓邊不假,但是朝廷絕不會強遷百姓。
隨遷者必屬自愿,且以無產佃農、仆戶為主,絕不牽連平民。
而且,對愿意拓邊的,朝廷也有諸多扶持之策。
比如:
佃戶若肯去的話,首先一應旅費開銷皆由朝廷負擔。到了地方,朝廷無償送三畝良田入籍。
之后,凡戶主自行開墾之地,一半歸朝廷,一半歸自己,且免三年稅賦。
而奴戶、役仆若能自行贖身者,只要是漢戶,朝廷一概許以良籍,待遇與佃戶同。
當然了,若有產的良民之家也想為國拓邊,朝廷予以的優惠更加的豐厚。
首先,中原的地產可置換邊地,以一換十,免五年田賦。
此旨一下,立時平息了民爭。
百姓們也終于明白,原來是自愿的,不是強遷啊!
可是問題來了,還是沒人愿意去啊!
......
從這道旨意上來看,無論良民、佃戶、還是奴仆,都可以自愿去三地奔一個前程。
而且,待遇極其優渥。
說白了,只要你肯干,能吃苦,到邊疆去置下一份家業不難。
但是,細看之下卻不是那么回事兒。
良民有地有產,肯定不愿意跑到荒蕪之地去冒險。
奴戶贖身也不是那么容易。
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而是大周有律,奴戶贖身,不但要抵償賣身錢,而且得是主家同意才行。
說白了,我是你家里的奴隸,我有錢把自己買出來,可是還得看你放不放我走。
你要是不想讓我走,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連官府都不給落籍。
所以,奴戶也不行。
這道旨意真正的主力,也就剩下無產的佃戶了。
但故土難離,加上邊疆蠻夷眾多,情況不明,誰又敢去冒這個險呢?
所以,這首旨意看上去不錯,其實就是個擺設。
與之同時展開的招募行動,應者了了,卻是正合了武承嗣等人的心意。
呵呵,招不到人,我看你怎么去拓邊種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