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縣首重長孫家,若說次之,應該就是吳王李恪那一脈了。”
武崇訓繼續為吳寧講述著長安城中的門閥貴族。
“也就是李氏宗親現在的李千里這一脈。”
“李千里......”
李千里這個人,吳寧還是知道的。現任幽州刺史,手中十數萬重兵把守著大周的北大門。
上次攻伐突厥之時,吳寧還與之有過一面之緣。
給吳寧的印象就是:這個人不簡單。
這么說吧,只看武則天這些年大力削弱李氏宗親,把李家的人殺的殺,貶的貶,幾乎不剩下誰了,卻唯獨李千里一直安然無恙,而且還一直受到重用。
從這就不難看出,李千里以及吳王這一支的實力。
想到這兒,吳寧也不由發問,“李千里一直鎮守北境,陛下就不見有疑嗎?”
“......”
武崇訓略有沉吟,道:“一方面是,李千里確實會做人,皇奶奶還未登基之時,他是最早以李氏宗親的身份支持皇奶奶的人。”
“另一方面則是,吳王一支確實底蘊深厚,甚至不輸長孫氏。”
武崇訓細數起來,“吳王的母親是隋煬帝之女,外曾祖母則是北魏皇族獨孤氏的嫡親。”
“所以,吳王李恪相當于融合了李、楊、獨孤,三朝皇族的血脈。加上吳王妃是梁武帝簫家的后人,到了李千里這一輩,就等于是四朝皇族。”
“現在這些大族都還在世,且身份顯赫,吳王府就成了紐帶,把這幾家聯結在了一起。“
“......”
好吧,現在武崇訓才只說了兩家,就已經讓吳寧頗有幾分頭疼了。
他現在算是深刻理解什么叫貴族聯姻了。
聯著聯著就都成一家人了,也難怪武老太太會跟到洛陽去。
她如果在長安的話,能睡好覺才怪。
正頭疼著,那邊的武崇訓還沒說完。
“下面還有高家、唐家、簫家,大體情況和長孫氏,還有吳王府差不多,幾乎都是沾在一塊兒的,聯系甚至比山東世家還有緊密。”
替吳寧苦笑一聲,“城造這塊肥肉,估計人家早就盯上了,子究先生怕是很難踢得動這塊鐵板的。”
“......”
吳老九臉都綠了,心說,要只是城造那還好說,特么武老太太給他加碼兒了啊,不光是城造,老太太還想讓他把這些門閥捋順了。
......
心生幾分艱難,隨口問道:“那萬年縣的楊家又是何情形?”
“楊家?”
久未發聲的太平一震,心說,吳寧怎么這么急著就問起楊家了?
“這個楊家嘛.....”沒想到,武崇訓也頓了頓。
“還真不太好說。”
“怎么不好說?”
武崇訓一笑,“楊家,自然就是前隋的皇族楊氏。具體來說,也就是觀德王楊雄那一脈。”
“楊雄之子,一個是凌煙閣二十四臣之中的中書令楊恭仁;一個是太宗朝宰相楊師道。”
“還有兄弟五個,雖沒有楊恭仁和楊師道顯赫,但也是朝中歷任要職。”
“到了第三代,共兄弟十五人。除了三個早亡的,出了一個宰相,一個太子舍人,一個尚書,四個侍郎,一個左屯衛大將,四個刺史。”
“第四代人口更多,有三十幾個。到現在,也只有一個楊執柔當過了宰相,楊承緘剛任金吾衛大將,楊承令出尚書右承。”
武崇訓笑道:“看上去不如前輩,可是以后嘛,那就不好說了。”
“因為最次的也是一州刺史,左右衛將軍之類的,誰也不知道能到什么高度。”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