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在一切都明了了,吳寧之所以舍近求遠,不走涼州近路,而要繞行河州,就是為了做出征西大軍出關馳援的假象,來嚇唬吐蕃人。
而這一招,顯然是見到了成效。
最起碼,吳寧順利地到達了陽關之下,也順利地嚇跑了吐蕃人。
此時,陽關之內,當苦戰一個月,終于得援的林羽堂和李瓘,聽完了長寧郡王此來的來龍去脈,無不面面相覷,驚詫莫名。
好好看了看眼前這個突然冒出來的長寧郡王穆子究,李瓘簡直無語,“這....這也行!?”
早知道只要一萬人就能把吐蕃人嚇路,那他當初還來守什么關啊?像吳老九似的馬尾巴綁樹枝,到關外跑一圈不就全解決了?
可是,再一想,不對啊?
“我說,子究!哦,郡王殿下!”李瓘滿眼迷惑,“吐蕃人不是那么好騙的吧?”
暫時退去,和徹底解圍,還是有區別的吧?
吳寧演的是挺像,可是吐蕃人又不是什么二愣子,回過神來,肯定要刺探追查。
讓他們得知只有一萬人來援,那不就全露餡兒了?必然會氣急敗壞地繼續攻城。
到時候,雖然城中又多了一萬人,可是,吐蕃還是十萬大軍攻城圍困,戰事也依舊不容樂觀了。
在李瓘看來,吳寧的到來,可謂治標不治本,并沒有徹底解開陽關之困。
對此,吳寧只是淡淡一笑,“李將軍放心,他們查不出來!”
李瓘愣在那里:“什......什么意思?”
......
————————
正如李瓘所言,吐蕃王赤德祖贊當然不服氣。
十萬人打了一個月,一個陽關都沒有打下來,他能服氣嗎?
回過神來,也一定要繼續刺探,看看到底是不是河州的三十萬大軍到了。
結果,探馬撒出去一整天,回來一報,赤德祖贊心都涼了。
“啟稟王上!向南百里,皆有周軍痕跡,當是河州馳援無疑。”
......
“啟稟王上!大雪山小徑一線,發現周軍騎兵足跡,粗算,不下于六萬騎兵。”
“不下六萬?”連大相噶爾.贊婆這回都覺得,那應該就是河州的三十萬周軍了。
......
“啟稟王上!營外十里,有周軍探馬活動,且數量不少,至少千騎。”
“......”
聽到這里,噶爾贊婆二話不說,“撤兵!”
這光探馬就有千騎之數,那還猜個屁,必是河州的征西大營傾巢而出。
跑吧,趕緊跑!
他們區區十萬人馬,哪里是人家三十萬大軍的對手,再不跑可就來不及了。
于是,一夜之間,吐蕃大軍徹夜急撤,沿著大雪山的來路,準備撤回吐蕃境內。
......
李瓘、林羽堂靜立在陽關城頭,看著遠處的十萬吐蕃兵卒撤退之時卷起的漫漫沙塵......
心中,嗯,無數頭草泥馬奔騰而過。
老帥林羽堂自認為熟讀兵書,深習戰陣,兵法奇謀信手捻來。
憑他八百老卒守陽關八天,就足見其領兵之才。
李瓘也不差,能主政大周的西大門,獨掌陽關、玉門關兩關軍務于一身,也是個用兵如神的良將之選。
可是,跟這個吳老九一比,沒了,直接比沒了。
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哈!
這家伙來了之后只用一天,就把吐蕃人嚇跑了,這讓二人的老臉往哪兒擱?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