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吳寧站了起來,“天下久治,靠的是術。法也好,儒也罷,皆為治世之術。”
“然,天下久存,靠的是氣啊!是浩然之正氣,唯我獨尊之霸氣!”
“這口氣雖不能表帝王霸業、千秋功績,但這卻是民族魂魄之所在!”
“如果陛下真的因為不能表功,就不顧這口氣,那亡的不是一朝,而是整個民族!”
......
吳寧絕非危言聳聽。
事實上,他之所以決意去求林羽堂,是因為林羽堂的經歷在他的腦海之中并不陌生,而且會真真切切地發生在歷史長河之中。
那是后世的吳寧唯一熟知的一段歷史,鐵血郡王——郭昕。
如果沒有吳寧,大唐依舊按照它原來的軌跡前進,那大約一甲子之后,郭昕會登上歷史的舞臺。
他的故事,只能用悲壯二字可以表達。
在吐蕃占領了河西走廊,切斷了中原與西域的聯系之后,郭昕帶領安西都護府的的漢家兒郎,繼續抵抗著吐蕃對西域的蠶食。
他們沒有援軍,沒有補給,更沒有來自大唐的只字片語。
甚至大唐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以為西域早已經落入吐蕃人之手。
就是在這樣的絕境之下,郭昕整整抵抗了五十年!
滿城盡白發,死不丟陌刀,獨抗五十載,怎敢忘大唐!
直至戰到最后一城一地,郭昕與他滿城的白發老卒,都不曾忘記大唐,都不曾失了漢家兒郎的血性。
直至郭昕戰死,這便成了大唐在西域的最后絕唱,也成了漢家兒郎最后那一腔血勇的絕唱!
郭昕一死,漢人的一腔血熱也隨之漸涼。
之后就是石敬瑭賣了燕云十六州!
北宋的城下之盟、靖難之恥!
南宋的崖山之難!
大明的土木堡之變!
再然后,就是清兵入關,還有晚清的各種條約。
吳寧深知這“一口氣”對漢人是何等重要!
所以,他不能讓林羽堂成為郭昕,更不能讓這一口氣丟在當下。
“陛下,這口氣不能給你帶來什么千秋盛名、萬世功績,也許,也沒有陛下所說的朝堂大勢,權謀爭斗來的重要。”
“可是....”
吳寧攙扶著老太太走到太極殿的門前,猛的推開殿門,指著殿外站的筆直的林羽堂、三百多個白發蒼蒼的罪營老卒道:
“這一腔血熱......”
“值得我們去守護!”
......
。
————————————
今天就兩章,沒加更。
之前說的想寫一點有深度的東西,都在這兒了。
有點費勁。
感覺還能寫的更好,更生動。
(哦,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