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朝之時,皇帝掖門聽政。逢大朝、年節,還有皇家大典,則太極殿高坐。
一般的時候,則是在兩儀殿,與朝臣會晤。
當然,也不像后世電影、劇中所表那般正式。
兩儀殿中向來放松,皇帝與大臣對坐,喝著茶聊著天,就把國家大事給定了。
當年,武則天初入宮門,獲封才人,就是在兩儀殿侍奉太宗。
當然,這個侍奉可不是陪李二睡覺。
其實,后宮之中,除了一后四妃九嬪算是皇帝的妻妾,之后的什么才人、繡女、采女,與其說是皇帝的后宮佳麗,倒不如說是后宮的女官,也就是管理者。
因職位不同,職責也不盡相同,武則天當年就是兩儀殿中,婢女宮人的頭頭,負責太宗起居,還有日常侍奉。
也正因為如此,她才能對太宗治國理政、管束臣子的手段知之甚詳,為她以后執政打下了基礎。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李治被立為太子之后,李世民將之留在兩儀殿日日教導,并把武則天派到李治身邊伺候,二人才能擦出火花。
即使武則天進了感業寺,成了尼姑,李治依舊忘不了。
所以說,兩儀殿從某個角度來說,對武則天有著非凡的意義。
她從這里開始了宮廷生活,也從這里邁出了女主天下的第一步。
此時,老太太坐在偏殿的書房里,輕輕地撫摸著面前的桌案。
這張桌案,太宗坐過,高宗也坐過,之后,又是她坐了幾十年。
“唐興于此,卻也在此歸周!”
武則天臉上升起一絲戲謔,抬頭看著面前的武承嗣,“侄兒你說,我大周又何去何從呢?”
武承嗣:“......”
武承嗣有點蛋疼,心說,你把它傳給我不就得了?
面上卻是拱手道:“侄兒不才,愿保大周盛世永昌!保姑母千秋萬代!”
“哈哈哈哈!”武則天聞之笑了。
長噓一聲,“傻孩子,哪有什么千秋萬代?”
老目之中盡是滄桑,“朕也是人,是人就難免一死啊!”
武承嗣:“......”
武承嗣再次無言,也許是老太太這次真的病的厲害,怎還傷春悲秋起來?
“姑母保重鳳體,大周朝還離不開你啊!”
只見武則天扶著桌案坐下,突兀道:“是啊,還有大事未完。”
不等武承嗣反應,老太太又問了一句,“李多祚與李千里還沒交割完嗎?”
“回姑母,沒有。”
“哼!”老太太略有不悅,“朕不上朝,他們做事也拖拉起來了。”
“回頭你告訴李多祚,讓他不用交割了,直接上路!”
聲調漸高:“不就是嫌吐蕃苦,不想去換黑齒嗎!?”
說著說著,老太太又抬頭看向武承嗣,“你那七萬人馬,也好早些與成王交割了事。”
“遵旨!”武承嗣心里都樂開了花。
奶奶的,老太太終于發話了,看李千里那廝還怎么拖著!
他也終于算是,回朝了。
“......”
“......”
可是,好像哪不太對勁兒啊?
武承嗣有點納悶兒,沒了?交割兵權...就完了?
抬頭偷瞄了一眼武則天,得!老太太閉目養神,還真沒了下文。
武承嗣急了,沒下文可不行啊!
李賢怎么辦?我怎么辦?還讓他監國?讓人鈍刀子割肉,一點點蠶食我的勢力?
忍不住道:“陛下!”
“嗯?”武則天抬眼,“何事?”
“這個這個......”武承嗣急的啊,汗都下來了。
暗自思量,你說這該怎么說呢?
“這個這個....這個交割完兵權,侄兒有何事可為陛下分憂?”
好吧,張嘉福提醒過他,不能明說,恐武則天不喜。
所以,武承嗣拐著彎的說了。意思就是,給我安排個差使唄。
可惜,他拐彎兒,老太太可是一點彎都不帶拐的。
“哦。”
一副恍然之姿,“交割完兵權......”
老太太沉吟起來,好像真的在思考。
武承嗣立時眼神熱切地看著武則天,就等下面一句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