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召群臣兩儀殿議事,還特意讓帶上近來很不受眾人待見的吳寧兄弟,武承嗣雖有不愿,但在此危急關頭,也只得從命。
不多時,兩府宰執、三省六部官員陸續聚于兩儀殿。
本來狄胖子、岑老爺子,還有盧嵩之等臣子,近來都被朝務弄的焦頭爛額,疲憊不堪,一聽女皇出馬以鎮危局,大伙兒這心里是既興奮,又好奇。
興奮的是,老太太終究還是沒被架空,關鍵時刻執掌大局。
好奇的的......還是老太太沒被架空,關鍵時刻執掌大局。
話說,這武承嗣的太子之位來的可不是很光彩吧?
他怎么敢把老太太放出來?不怕武則天重掌大權,第一個就滅了他?
狄仁杰一邊往兩儀殿走,還一邊琢磨:這幫人玩的有點高級,怎么就一點都看不懂呢!?
好吧,狄閣老幾十歲的人了,還真沒見過這陣仗。
無論是宮斗,還是天下時局,他都沒見過。
他實在是不明白,武則天、武承嗣,外加吳老九,他們到底使的是什么路子,演的又是一出什么樣的春秋大戲。
更不明白,這好端端的,天下民生怎么就說崩就崩了。
結果到了兩儀殿一看,狄胖子差點沒背過氣去。
只見老太太氣定神閑地居于高位,那小臉(不對,是老臉)紅撲撲的,既沒有宮斗大敗的窘態,也沒有對外宣揚那般重病不朝的疲憊。
而武承嗣呢,更離譜。
那是一臉心悅誠服地下首侍立,好像一點都不擔心老太太重掌大權一樣。
這特么是什么道理?
不但狄仁杰是懵的,岑長倩、盧嵩之等人也好不到哪去,面面相覷,完全不會了。
另一邊,得武則天召見吳寧和吳啟兩兄弟也是放著步子,往兩儀殿走。
“都記下了嗎?”吳寧一邊走一邊和吳啟說話,“一會兒群臣議事必不得方法,待陛下問起,你按之前所說做答便是。”
“定要記熟!”
吳啟那邊點頭如搗蒜,“記下了,記下了!你都絮叨好幾天了,倒著都能背出來了。”
吳寧聞言,終是放下心來。望著近在眼前的兩儀殿,心下擔憂道:“時局卻是拖不起了,今日說什么也得讓他們依著咱們的法子來做!”
好吧,吳寧叮囑吳啟的,自然是對當下之局的解法。
至于為什么不從自己嘴里說出來,而要經過吳啟,當然也是因為他想讓吳啟更多的在群臣面前露臉,為將來做準備。
......
進入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向兩兄弟聚來。
狄仁杰等人更是眉頭一皺,面露尷尬。
心說:他怎么來了?
說心里話,狄仁杰等人近期對吳寧是有些失望的。
一來,武承嗣逼宮的事,吳老九并沒有處理得當,以至于武承嗣得了太子之位。
而這次時局大變,吳寧的建議更是不能令眾人滿意。
實在是,他鼓吹商人囤積居奇,觸動了大伙兒的道德底線。
大災大難面前,他還想著為老丈人謀利,著實有點太過自私了。
所以,吳寧進來,大伙兒都不知道說什么,更是為難怎么面對。
這種情緒,有點復雜。
武則天一見吳寧、吳啟到了,也不管豆盧欽望,還有武三思、武攸暨等人還沒到,沉聲冷色地說起了近時之局。
好吧,豆盧老爺子也是夠冤的,這出兩儀殿議事的戲碼,本來就是給吳啟安排的,他連個配色都算不上。
甚至狄仁杰他們,也只是讓武承嗣別多想的工具,也是連配角都算不上。
老太太甚至都懶得廢話,問問大伙的意見都省了。
直接了當,看向吳啟:“子期先生啊,如今天下甚危,爾等當各舒才能,為國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