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理,蘇小年不是爛好人,對于這種事,他并不太想管,天底下的窮人那么多,就算他傾家蕩產,也成為不了救世主,做好事做慈善都要量力而行。
不過這東西也講究緣分,蘇小年看這老頭衣衫襤褸煞是可憐,正好廚房還剩了幾樣蔬菜,不做也要爛了,于是就把他給扶了進來。
“老人家,你進來坐會兒,我給你弄點吃的。”
老人不停地作揖:“謝謝……謝謝小哥,好人有好報啊。”
蘇小年拿著剩下的幾樣蔬菜,隨便做了兩盤小炒,又拌了一盤涼菜,盛了碗飯,端給老人,繼續坐回電視機前看新聞聯播。
“觀眾朋友們,今天的新聞聯播播送完畢,謝謝您的觀看,再見……”
待等新聞聯播播送完之后,老人的飯菜也吃光了。
“小哥,謝謝您,給您添麻煩了……”
老人活了大半輩子,第一次吃這么好吃的飯菜,感動的哭了出來。
他從臟兮兮的口袋里摸出了幾張看上去已經快要破碎的一元紙幣,想付飯錢,但是當他看了菜單上的價格之后,嚇的差點昏了過去。
蘇小年趕忙解釋說:“老人家,不收您錢,別擔心。”
他不僅沒收老人飯錢,還從收銀臺的抽屜里拿了點零錢,塞給了老人。
老人感動的啼哭流涕,跪下給蘇小年磕頭。
“老板好人,大恩難報,我愿意留下來給你刷碗洗菜,做牛做馬,報答老板恩情!”
“老人家,你先起來。”
蘇小年嚇了一大跳,急忙把老人攙扶回座位上。
隨后,他和老人聊了會天。
蘇小年得知,老人名叫劉三貴,來自天安市,離葫蘆市不算遠。
劉三貴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和老伴在鄉下守著幾畝地,種點蔬菜瓜果,趕集時賣給鎮上的菜販,勉強糊口。
奈何天有不測風云,去年老伴突然病重,花了十幾萬塊錢,劉三貴為了給老伴看病,把幾畝地都賣了。
可惜老伴最后還是沒治好,先一步走了。
劉三貴傾家蕩產,沒了地就沒了收入,只好一路乞討,流落街頭。
來到葫蘆市,餓了五天,差點暴斃街頭,幸虧遇到了蘇小年。
聽完老人的遭遇,蘇小年心里發酸。
這特么的也太慘了。
“你們那就沒有人管嗎?沒有慈善機構嗎?”蘇小年氣憤地問道。
劉三貴說:“我們鎮上確實有個慈善機構,叫做天良愛心協會,但是這個愛心協會從來沒有幫助過我們,我們那還有很多像我這樣的人,有些比我還慘嘞。”
聽罷劉三貴的講述,蘇小年才明白了點大概。
天安市雖然離著葫蘆市不遠,但是兩個市千差萬別,天安市很多山區,經濟不好,大部分的百姓都是窮人,守著一畝三分地,混口飯吃,然而還有很多連飯都吃不起的老人。
“我明白了,老人家,你今天在我這歇一晚,明天我送你回家,別在外面流浪了。”
“謝謝……謝謝老板。”
蘇小年把葉小川從樓上喊了下來,他剛才在樓上洗澡,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蘇小年跟他簡單說了一遍。
“今天晚上就發麻煩你照顧一下這位老人,明天送他回家。”蘇小年囑咐道。
“好。”
葉小川也很同情老人,非常爽快的答應了,領著老人上樓讓他洗澡,還把自己的一身干凈衣服送給了老人,讓他當睡衣。
第二天一早,王雨涵來上班,得知老人的情況后,也很同情。
幾人一邊吃著早餐,一邊商量著怎么把老人送回去,就在這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