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涼的大道上,有一行四輛馬車緩緩駛過。
太陽高高地掛在天空,大地像被熔爐籠罩一般,來往的行人忽扇著衣領,熱的全身都是汗。
“少爺,咱們到了,前面不遠就是南陽城門。”
老王啞著嗓子對車內的徐浩說道。
早晨經歷了尷尬的談話后,穆念慈就回到自己的轎子內,獨留徐浩在開頭第一輛車內。
此時他正百無聊賴地修煉者龍象功,聽見車外老王的聲音,掀起簾子向外看去。只見三丈高的城墻一望無際,正前方不到一百米是掛著牌匾的城門,牌匾上寫著南陽二字。
說起這個地方,在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陋室銘中就曾提起南陽諸葛廬這一句話,當年,諸葛亮躬耕南陽臥龍崗,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之計。
東漢時,光武帝劉秀起兵南陽,成就帝業,所以這里也被成為“帝鄉”。
排在進城的隊伍之中進得南陽城,只見兩丈寬的大街,直直地通向前方,路兩邊擺著數之不盡的小攤。
畢竟是個大城,來往的行人明顯多了起來,氣色也不再是小鎮里邊那樣讓個人看了心里不忍。
“糖葫蘆!好吃的糖葫蘆!”
“燒餅嘞,燒餅!”
“捏糖人嘍!”
各種各樣的小攤沿街擺放,小販們賣力地叫喊著。
徐浩饒有興趣地看著這一切,雖然在襄陽也時常出去逛街散心,但每次出來他都不會厭煩,反而覺得這才是生活。
老王等四五個家丁下人趕著馬車跟在他的身后,就怕一不小心把少爺跟丟。
一路上徐浩還買了幾個有趣的小玩意送給轎子里的穆念慈,誰知道這丫頭頭都不抬一下,理都不理他。
他能咋辦,自己做的孽自己受著。走走停停一個時辰,眾人來到了南陽城第一樓分店。
掌柜是一個年輕男子,一臉穩重的樣子。不過看到自家主子來此,瞬間變得殷勤無比,滿是笑臉將他們幾人迎接進去。
下人們坐在一桌吃著飯,穆念慈抱著小虎妞到客房里休息進食。
而老王匆匆往肚子里扒拉兩口米飯,才從隨行的馬車里拿出給徐浩準備的珍貴藥材和幾塊熊鹿的肉鉆到廚房加工。
············
在南陽玩耍修整了兩天,幾人又趕車上路。
穆念慈好似沒事人一樣又上了第一輛徐浩的馬車。
剩下的路還有六百里的樣子,徐浩命令老王可以適當加快速度。
于是車隊每次天黑了才停下,第二天天還蒙蒙亮的時候就出發,用了七天時間就趕到了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