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朝廷,都講究【只誅首惡,脅從不究】,說白了,都是怕【聚眾】二字。
或許有讀者老爺說,那拍花子的花子教,都是千刀萬剮也不冤屈的,怎么就不能殺個干凈?
這話說的,朝廷做事,講究師出有名,哪怕隔壁老王跟你家媳婦眉來眼去,你必須在事發地點當時就誅殺了奸夫**,拎著他們腦袋去官府,老爺才會激賞你,若是你只砍了一顆腦袋,對不住,老爺要借你腦袋用一用,因為你違法了……是人都知道,捉賊捉臟,捉奸拿雙。
若是朝廷不**律,自由心證,那還了得?今年殺花子,明天也能殺你……
故此,即便是衙門,也怕聚眾二字,倒不是說人家怕你,人家是怕壞了規矩,規矩就是,既得利益者能收你的稅,若是沒規矩,那就是【吃他娘穿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那真是要赤地千里的,事實證明甭管哪個闖王,最后都要收稅的。
王二麻子在旁邊看著那些花子鬧事,行都司衙門的衙兵是朝九晚五站衙的衙兵,說白了就跟五百年后扶桑的自衛隊一樣,屬于公務員性質。
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那花子教有軟有硬,軟硬皆施,別的不說,直說那幾個婆子,衣裳一脫,在地上撒潑,能整治這等人的就沒幾個。
周圍倒是有南贛那邊來的土狼兵,可是,人家土兵也不拿你的錢,憑啥管你的事?故此都是遠遠地看著,不愛插手。
衙兵里面有那機靈的,一轉身就跑了去求見管事的五姑娘,沒一忽兒,徐線娘領著一幫家丁匆匆來了。
看到眼前情況,線娘頓時大怒。
雖然在南京城里面有女俠的名聲,可是,再怎么天真嬌憨的魏國公家的嫡女,那也是頂尖勛貴家的孩子……什么叫勛貴?每年不打死幾個下人,那好意思叫勛貴么?
線娘打小耳濡目染,她心善卻不代表她不懂。
姐夫把恁大的事情交給我來辦,我怎么能辜負了姐夫……
她當即嬌喝了一聲,“與我拿下,死傷勿論……拿了賞五兩,死了賞二十兩。”
這話一聽,就是要立威了,果然是魏國公府上出來的,換了康飛這種祖上三代老百姓出身,無論如何都說不出這樣兒的話來。
她身后一幫家丁,有兩個是魏國公府上世代的家生子,其余是康飛撥在她手底下,原來九邊的好漢,吃了就是刀頭舔血這碗飯。
這些人跟著康飛,雖然也頗滿意,其實對老爺還是有些微抱怨的,老爺什么都好,就是,不肯擾民。
這就是典型的現代意識了,但這放在大明,尤其還是帶兵,未免就顯得優柔寡斷。
兵是什么?戚繼光有一句話,兵是殺人的東西。
即便到了我兔那時候,說實話,那些能打的,也都是個刺兒頭,規規矩矩的,大約都不算能打。
戚爺爺說【手上有繭,腳上有屎,就是好兵】,那是從組織度來說的,嚴格來講,應該在后面加一個字,源。
近現代軍隊,兵源不犯愁,是個人從小都接受的組織訓練,什么隊列課間操,上學聽老師的,上班聽領導的,這還需要說么?直接給把槍就能拉出來……要不然,后來我大清搞洋務運動,王爺們出國一看,回來就說【洋人以兵法布勒學子】
在這種兵源基礎上,那些氣血方剛,一刺激就嗷嗷叫的,自然能打,你只看體育院校動不動千把學員出去打架上頭條的,什么時候瞧見普通學校有這樣情況的?至于什么衡水,就不要說了,你要喊人出去打架,人家大約拿白眼看你,覺得你是個傻子。
故此,這些九邊好漢,一聽五姑娘這話,心中大喜,可算是能松快松快了,線娘話音剛落,一群人就如猛虎撲羊一般撲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