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好!”
“老師好!”
“嗯,現在開始上課。”
“鄭瞄,你還有半年就要高考,基礎知識也已學完,老師再給你講課意義不大,我手里有幾套試卷,你做完后自己對下答案。”
“白楊、周遷,你倆拿出物理課本,咱們重點研究速度和加速度之間的區別……”
“……”
在王一水和毛峰完成工作交接后一周,世紀中學終于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在交接之初,說實話,完全沒有任何講課經驗的毛峰可是相當緊張。
一節課如何講,哪些是重點難點,哪些只需一句帶過,如何把握講課時間,既不拖堂,又剛好講完,都是有講究的。
多了少了,對了錯了,都會影響課堂質量。
毛峰雖然心不在這,但作為成功人士,還是要面子的,要是因為課講得太差,被學生質疑,那就太丟人了。
為此他專門看了一些名師講課視頻,然后進行研究,不求有多好,起碼能糊弄過去。
結果他發現自己想多了。
因為人數太少,這里并沒有所謂的大課堂,反而像是輔導班里的簡單一對一。
他隨便講,幾個學生也隨便聽,一節課時間多少,知識如何挖掘,難度深淺,甚至講什么課,給誰講,都是他自己說了算。
如果因為心情不好,就算讓學生直接上一天自習,也沒有政教處的領導跑來瞎嗶嗶。
簡直爽歪歪!
要不是這里實在太偏太窮,簡直就是天堂……
搖搖頭,打斷亂想的思緒,經過幾天的調研,毛峰決定開始下一步計劃。
上午的課很快結束,毛峰拉住離開的王發財。
“小發,等等,一會我和你一起去你家。”
王發財小臉一愣:“老師,去我家干啥?”
當然是想辦法勸你退學了。
但這話不能說,他露出一個到時你就知道的神秘表情。
事情回到那篇作文。
當毛峰看完王發財作文內容后,才知道小家伙竟是潤溪村本地人,從血緣關系講,還算王一水的本家。
王發財家里十分窮困,特別是他父親,身體還有毛病,一度被公認為是潤溪村最窮的家庭。
這樣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希望能從貧困中走出來,這也是王父王母砸鍋賣鐵也要供兒子上學的原因。
吸取了孫志高因為錢而讀書的教訓后,毛峰想到一個主意。
既然王發財父母如此缺錢,自己為什么不給他們找個來錢的門路呢?
說起教學毛峰并不擅長,但賺錢他可是專業的,隨便一想就是主意。
到時王發財父母賺了錢,應該會放下供兒子上學的執念,畢竟教育投資時間長不說,還充滿不確定性,很不劃算。
自己再在旁邊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勸說一撥,王發財勢必被父母從學校召回,全身心投入到發家大業中。
當然,這里面還有一個問題。
在現代社會大部分家長心中,有個根深蒂固的執念,孩子到了年齡就該上學,不上學怎么有出息?
特別是有了錢后,更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偏執的甚至不惜將孩子送到國外留學。
這也是毛峰起初最大的憂慮,但當他聽一些村民閑聊時,驚喜的發現這種觀念在偏僻的龍湖縣好像并不適用。
除了王一水等極個別人,天天喊著只有上學才能成才,其他村民都是不屑一顧的。
不信?從世紀中學目前只有五個學生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