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和弟弟雖然都是爸爸媽媽的驕傲但卻很不對眼,很少有和睦的時候,甚至還經常打架,但兩兄弟心情好的時候卻是什么都分享。其中,李軒的槐靈就是這樣。
李軒當初把槐靈制作出來之后,就直接和弟弟一起玩,在那個時代,玩具在農村非常匱乏,所以,槐靈在李軒眼里成了鋼琴,在李軒的弟弟眼里成為玩具,但李軒卻沒有任何不愿,甚至有的時候,弟弟在“彈奏”槐靈的時候,李軒還默默的把那些旋律給記下來。
在李軒十四歲的時候,那個時候,李鑫已經去世兩年了,李軒把曾經弟弟彈奏的筆記全拿出來,然后再經過自己的點綴和增加,讓他變成了一首完整的鋼琴曲,后來還被李軒制作成了現代交響曲。李軒給這首鋼琴曲取名為《最后的童真》。
當初弟弟生病,需要治療,畢竟弟弟的年紀還小,不能放棄認命,所以,那個時候,弟弟就去了石家莊的省級醫院,但高昂的醫藥費,讓李軒的家里徹底透支,但最后還是沒有挽救弟弟的性命。這也是為什么李軒僅僅十三歲就輟學了,因為他知道,家里的情況,為了給弟弟治療,已經沒有多少積蓄了,所以,李軒不想再給家里增加負擔。他想出去掙錢補貼家用。
當初李軒在當兵的時候,部隊里面就有鋼琴,李軒經常會彈奏這首最后的童真,后來每一個軍區的文藝兵都非常喜歡這首曲子,也讓李軒一開始交了很多的朋友,李軒也是靠著這首曲子,學到了很多他曾經從沒有接觸過的樂器,畢竟在軍區文工團里面,會什么樣的樂器的士兵都有,所以李軒這兩年可以說學到的很多,基本上決不下于百種了。
當酒瓶里面的酒剩下一半之后,李軒就站起身來。看著弟弟的墳。對于李軒來說,雖然他和弟弟很不對頭,小的時候經常打架,但當弟弟去世之后,他卻比任何人更加的感到孤獨,這樣的情況,讓弟弟在剛去世的那兩年,每次李軒一個人單獨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想到弟弟,然后默默的流淚。
李軒拿起酒瓶,然后把剩余的就全部倒在了地上,說道:“兄弟,等過年的時候我再來看你。”說完,李軒就拿著空酒瓶離開了。
當李軒回到家之后,就把鐵鍬放到一邊,這時候,已經臨近中午,爸爸在廚房里面做飯,媽媽則是在干活。她身前的電縫紉機還非常勤奮的工作。當媽媽見到李軒回來之后,在看到李軒那因為喝酒而有些發紅的臉蛋,就皺著眉說道:“你喝酒了?”
李軒說道:“恩,在墳上陪著小鑫喝了點。”當媽媽聽到李軒的話后就立刻身子一頓,然后有些傷心,但卻很快的就被隱藏下去,然后對著李軒說道:“你跟他喝那個酒干什么啊?都這么多年了。”
李軒知道媽媽這是在安慰自己,就笑笑,說:“沒事,兩年沒有去墳上了,所以才這樣做的。我現在身上這么重的酒味,先去洗個澡。”說完,李軒就離開去了二樓的洗漱間。
看到李軒走了之后,媽媽嘆了一口氣,然后繼續開始干起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