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房和廂房的窗戶和門柱都是紅色的主題,紅色的柱子,紅色的窗戶,最上方是五顏六色的彩繪非常漂亮。兩側的廂房與正房還用回廊連接,而且連接的地方還有一個八角亭,可以在里面欣賞雨景或者雪景。
之后就是院子正中央的水池了,此時已經是八月,而最中心的水池里面種著荷花,此時的荷花開得正是鮮艷的時刻,而且碧綠的荷葉每一片都有半米的直徑。外圍的不是水池,而是變成了一個花籃,上面種著許多的梅花,雖然此時的梅花還不是開花的季節,但上面的綠葉還是非常養眼的。
楊燁對著李軒說道:“這荷花是我讓人專門從白洋淀帶來的種,去年就已經種下了,為了給你一個驚喜所以就沒說,現在看來荷花開得不錯。而且里面我也放進去了一百尾金魚,有大有小。里面有一個自動喂魚系統,因為水池現在有荷花,所以金魚不用喂東西,等到了秋天再喂,只要投食器里面有魚食,就行了。”
李軒笑著點點頭,這樣做也很省事情。之后楊燁就說道:“走,進屋看看。”之后,李軒就跟著楊燁先是來到廂房,廂房里面全都是現代設施,所有的東西一應俱全。楊燁指著屋頂說道:“這上面有一個空調出風口,你的四合院是有一整個大的中央空調控制的,這樣可以方便很多,而且不用浪費地方放置空調了。”李軒聽到后就點點頭,現在整個廂房的屋頂是平面的,屋頂上面則是用比較現代的中式建筑,但除了吊頂,剩下的還是中式的裝修風格,到處都可以見到中式的雕刻,就連沙發都是中式的木頭沙發。
之后李軒看了廂房的臥室,看著很現代化,但卻不另類,畢竟臥室還是以舒適性為主的。
另一處廂房跟這次沒什么區別,唯一的就是吊頂或者沙發的樣式不同,畢竟不能如此單調。之后就是李軒非常期待的正房了。
當正房的大門打開,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正房最上方的那巨大的牌匾。上見面寫著明心見性,四個大字。李軒看到之后立刻就驚訝的說道:“這是師父的字?”
楊燁笑著說道:“是啊,你的四合院建好之后,爸爸決定給你送一件禮物,于是就寫了這四個字。我就只做了這塊牌匾,不過在掛這塊牌匾的時候我總感覺少了些什么,后來一想,原來是少了一幅畫,所以這牌匾下面的畫就交給你了。”李軒點點頭,然后看著這四個字緩緩的說道:“師父真是良苦用心啊。”
明心見性,意思就是摒棄一切雜念,不要因為一些雜念而迷失了本性,要率真的表達心性,這也是楊老對李軒的叮囑,也寓意著只要來到這個房間,所有人都不要婆婆媽媽,有什么說什么,要率真而為,不要因為些許顧慮而讓所有人都難堪,這也算是兩層意思的忠告。
正方的頂部是一個巨大的鑿井,里面是由七條綠色的五爪龍組成。楊燁看著上空的鑿井說道:“這東西是你這里最值錢的寶貝啊,我也想不到這里居然有這么好的鑿井,而且還是明代的。”
“明代的?”李軒驚訝的說道。當初整座四合院因為比較破舊,所以正方的鑿井早已經被大量的油煙和灰塵覆蓋,上面的彩繪也脫落了不少,根本就看不出來是明代的還是清代的。
楊燁點點頭說:“當初我們修復的時候,也是嚇了一跳,沒想到居然是明代的鑿井,后來我們還找專業的修復大師來修復,可以說,四合院蓋了多長時間,這鑿井就修復了多長時間。”李軒看著上空的鑿井,發現還是與清代的有些不同,清代的大部分是用金色和藍色還有綠色的顏料來制作鑿井的彩繪,中間還有許多的顏色來搭配,但明代的卻有些不同,顏色比較簡單,種類不多,但卻比清代的花俏更顯的大氣,而且明代大部分顏料都用的是天然礦物質,而清朝就已經慢慢開始使用化學顏料了,尤其是清末的時候。
正房被分成了三個部分,中間是兩排座椅,用來會客,東邊是書房,一張長兩米五的巨大書桌,上面的桌面用的是一整塊金絲木制作而成的。看著非常的漂亮,楊燁此時說道:“這里你既可以練書法也可以作畫,而且還可以看書,這書房與正廳有一個電動推拉門來當做隔斷,平常的時候不用開,但你用書房的時候可以打開用來隔絕外界的噪音。”
李軒看到后點點頭,表示很滿意,之后就正廳西邊,那里成了一個會客廳,里面擺著一套茶具,還有幾個大沙發,這里是商量比較重要的事情所需要的場景,會客廳也有一個電動推拉門,平常的時候也是打開著,而且兩側的推拉門隱藏的非常好,看著一點也不突兀。
之后,就是正房兩側的耳室,也是臥室,所以跟廂房的差不多。接下來就是后院了,那里也是李軒的臥室。李軒進入后院的正房之后,就眼前一亮,整個正房里面全都是中式的建筑。而且所有的設施一應俱全,屋里的吊頂也是采用的仿古,上面有很多的彩繪,但卻是許多的祥云和十分有寓意的,臥室的部分也是仿古的,里面還有一張紅木的仿古雙人床。
李軒坐上去,然后感覺不錯。后院正房里面是有兩件臥室的,除了主臥還有一間副臥。只是規制上小了點,但還是很不錯的。
之后是正房的耳室了,耳室里面也是臥室加一個小客廳,但就有些現代化了,里面的裝修風格是中西隔壁的,床也是那種現代的床,沒有什么改變。
后院也是用前院那種特質的地板,而且這里還有非常多的盆栽,足足二十多個,放在后院的四周,給整個后院增添了許多綠意。
而后院最中間,有一個巨大的青花大缸,里面有很多的水草還有一座小假山,有十多條魚兒在里面游來游去。李軒看到青花大缸之后就對楊燁問道:“大哥,這青花大缸你是從哪里弄來的?”
楊燁滿不在乎的說道:“潘家園啊?這大缸很便宜的,幾百塊錢一個,比市場里面的價格也差不多。”主要是潘家園近,所以楊燁就沒有必要大老遠的去北京郊區買了。
而李軒之所以問,就是因為他看到這青花大缸上面有些許做舊的痕跡,所以才這么問的,但既然做舊了,那就證明是假的了。不過幾百塊錢這樣一個大缸還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