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毆哥說:“好了,下面進入本場的最后一個年代,八零年代。”
毆哥接下來說道:“八零年代,這是一個思鄉尋根的情節,非常突出并且非常濃厚的年代。在那個年代我們會有思念海峽兩岸親人的這種事情。”
當毆哥說到這里的時候。龍蓓碧就說道:“我是閩南那一帶的,就臺灣的隔壁。我們那里很多的老太太,因為留了很多特殊的東西,而且基本都是女的留著。但是每到什么季節老是去放燈,好像是孔明燈,然后每年都去海邊去哭,然后燒紙錢,而且她們去世了之后,他們的墓都要朝著臺灣的方向。”
眾人聽到后立刻就發出了感嘆的聲音,而李軒也是默默的點頭,并且深深的被感動了。
毆哥這時候說:“那其實我要告訴大家,1987年10月15日,臺灣,宣布開放探親。所以,在兩岸瞬間就刮起了一股反鄉探親的潮流。今天題目來了,就在1988年,祖籍HUN省衡陽的臺灣著名作家,瓊姚,返回大陸探親。并且在,歸臺之后出版了她的大陸游記,叫做剪不斷的鄉愁。隨機因為這一次的探親之旅,所以開啟了一段與大陸綿延至今的情緣。”
“我的問題是,請問,瓊姚在1988年第一次回大陸探親,為什么他就偏偏沒有去到他的故鄉湖南呢?
A:她一路被媒體跟蹤,不得已更改行程。
B:她近鄉情怯,害怕自己的故鄉物是人非
C:她與母親約定要一起尋親,不忍獨自回鄉。五秒答題,開始!”
當毆哥說完之后,現場的五個年代嘉賓們也都紛紛拿出自己的答案,而這道題目,說實話,李軒并不是很清楚,因為時代久遠,但李軒通過自己設身處地的想,認為應該是B。
而五秒之后,現場除了零零年代與七零年代選的是B,剩余的都是C。毆哥看到后就感嘆的說道:“我都不知道這時第幾次這樣的結果了,最起碼有三次了,每次都是七零年代與零零年代選擇的是一樣的答案,剩余的選擇一樣的答案。”
毆哥說完,現場還有些笑出聲來。而李軒這時候笑著說:“雖然這樣的結果不是第一次了,但好像每次都是我們贏啊。”毆哥想了一下,然后驚訝的說道:“好像是這個道理誒。”
而包曉柏也是笑了。李軒也能猜出來,包曉柏之所以會選擇的B,就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可能會近鄉情怯。而且李軒也知道,包曉柏老師確實祖籍大陸的,不是臺灣的原住民。
毆哥對著包曉柏問道:“為什么選擇B呢?”
包曉柏解釋道:“更合乎人情的應該是說她從小離開,她(瓊姚)才十幾歲吧,那個時候。這么多年以后再回來,近鄉情怯,一定是人性的一個基本。像我的家人,我父親,后來他臨終的時候有告訴我說,如果有機會就回去看看,因為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愿就是幾十年了都沒有回到內地來看家人。所以我完成了我父親的的遺愿。”
毆哥這時候對包曉柏說:“所以你當時是去到了家鄉。”
包曉柏說:“可是我們沒有家人的聯系方式,那個時候只能通過電視臺來找,然后經過不懈的努力找到了我的叔叔,可是那個時候的心情真的·····近鄉情怯。”
毆哥聽到這里的時候就說:“了解,所以你特別的能感同身受。”
包曉柏點點頭,然后對著李軒他們問道:“零零年代選擇B也是這個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