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又看向另外四個抽屜,發現其中一個里面裝著一小塊硯臺。李軒慢慢把硯臺拿起來,立馬就知道這是歙硯。
整個硯臺是圓形的,而神奇的是,在硯臺的墨海處,雕刻著一頭水牛,這只水牛只露出頭和牛背,給人一種水牛在墨海里面游動的感覺。
李軒看著這方硯臺有些愛不釋手,這只硯臺不算小,大概直徑有二十五公分,所以在古代應該不是用來把玩的,而是實用的。
另外兩個抽屜里面則是更加珍貴的東西,都是玉,
有用來把玩的手把件,也有吊墜,還有一些手鐲,項鏈,大部分都是瑪瑙和和田玉。
而讓李軒最喜歡的是其中一件不大的貔貅,這是一個手把件,雕刻的非常精細,而讓李軒驚訝的是,這件貔貅上面居然有貓眼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角度觀看,還會有不同的貓眼效應。
玉天星仔細查看了這件貔貅,發現是碧玉雕刻的。
碧玉其實跟和田玉屬于一類,但產地卻不同,和田玉大部分產地XJ和田和青海,而碧玉的產地在俄羅斯。
而如果這件貔貅是明朝的,那么明朝時期擁有一件俄羅斯的碧玉,可是非常珍貴的。
李軒把這件貔貅拿在手中,都不舍得放下去了,整個貔貅把件,通體溫潤,帶有貓眼的效果,而且全身都是青綠色,沒有一點雜色。給人一種不同于翡翠質感的溫潤。
剩下最后一個抽屜,里面居然是個頭差不多大的珠子。
孫慶輝看著這些珠子,搖搖頭說:“這些珠子都是有孔的,應該是手串一類的,只是是哪一種,還要等后面進行研究才行。”
李軒這時候拿出了一枚珠子,在看了兩眼之后就突然那對著孫教授說:“教授,我想我應該知道這些東西是干什么的了?”
孫教授聽到李軒的話后就驚訝的問道:“哦?你說說。”
李軒說:“首先是這些珠子的數量,我大概看了一下,應該不下于百顆了,而且這些珠子里面大部分都是珊瑚材質的,其中還有藍寶石,蜜蠟,翡翠,但最多的還是珊瑚珠,所以這些珠子應該是一個整體。“
孫教授聽到李軒的話后立刻就說道:“小軒,你說的是朝珠?”
李軒點點頭。
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帶的珠串。朝珠是清朝禮服的一種佩掛物,掛在頸項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顆,每27顆間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顆,稱分珠,根據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絳色都有區別。
古代等級制度森嚴,不同品級的官員佩戴朝珠材質也不一樣,朝珠材質有東珠(珍珠)、珊瑚、翡翠、琥珀、蜜蠟等制作,以明黃、金黃及石青色等諸色絳為飾。
想到這些珠子可能是朝珠的重要組件,李軒和孫教授連忙拿出一個布鋪在地上,然后把這些珠子全部放在布上面。
孫教授說:“小軒,我們兩個來數一下,看看能不能組成一條完整的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