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唐卡中間最大的地方畫著一幅金剛亥母像,而且同樣造型迥異,仿佛在圍繞著火堆翩翩起舞一般,但李軒知道肯定不是這樣的。
李軒把整個唐卡觀察完之后,就開始進行調色。
顏料的調色也可以讓別人進行代勞,但要想獲得自己滿意的顏色,最好還是自己親自調配。
調色李軒就用了半個小時,之后開始對唐卡進行修復。
唐卡的修復不同于繪畫,唐卡因為已經裝裱過了,而且為了更好的看出比例,所以基本上唐卡都是豎立著進行繪畫的,而繪畫者就作者或者蹲在唐卡的面前,一點一點的進行創作。
李軒也是用的這種方法。
李軒面前的金剛亥母像唐卡,采用的是XC當地傳統的一種紙進行繪畫的,這種紙產量非常低,即便是現在也無法用現代工藝進行制作,就像是宣紙一般,但這種紙的產量可遠沒有宣紙的產量高。
物以稀為貴,所以目前這種獨有的藏紙也只是用于唐卡的創作,而且質量也非常高,完全可以保持千年不朽。
之前李軒就問過谷雨嘉措,這幅唐卡是要進行全方位復原,還是進行修復。最后歸于嘉措選擇的后者。
雖然看似很輕松,但兩種工藝卻天壤之別,復原的話,只需要對唐卡重新繪畫就行了,而修復則是全權按照文物修復的手法進行的,不僅要保留唐卡的完整性與色彩,還要保留唐卡身上那來自時間的痕跡。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還好李軒是科班出身,他雖然不是學習的考古修復專業,但也是考古專業的,而最重要的是,李軒是一個畫家,對于一些繪畫方面的修復李軒很多年前就在楊老那里學習過了。
李軒就這樣仔細的修復唐卡,而子涵則是給李軒打下手,時不時的送顏料,送各種型號的畫筆,還有就行端茶遞水的。因為為了保證唐卡的修復成功,有時候李軒一個動作就要維持一個小時的時間。
就這樣,太陽慢慢下山了,子涵看著窗外的落日,配合著遠方的雪山,夕陽的色彩把雪山上面的積雪影射成了金黃色,看著非常漂亮。
這時候,李軒終于是噹的一聲放下了手中的畫筆,長舒了一口氣。
整整一天的時間,李軒都沒有說一句話,甚至他方便已經涼了的飯菜都不知道是中午飯還是晚飯了,也就是說李軒一天都沒有吃飯。
金剛亥母像唐卡雖然整體不大,但也不小了,差不多100乘75的尺寸了,而一天的時間,李軒僅僅完成了十分之一而已,不是因為李軒技不如人,也不是因為速度慢,如果是別人,可能連十分之一都沒有,如此珍貴的唐卡不得不讓李軒非常珍重,下筆的時候都會考慮再三。
這時候,卓瑪從房間外面走進來,說:“兩位施主,天色不早了,寺廟里面無法讓兩位在這里休息,只能是第二天兩位再來了,真是不好意思了。”
李軒這時候站起來,但因為長時間一個動作,身子已經僵了,差點沒有重新倒下去,幸好子涵這時候及時發現,連忙上前攙扶住他。
卓瑪見到李軒的樣子,又看了看李軒修復的唐卡,說:“施主您的付出我們一定會銘記于心,用不敢忘。”
李軒搖搖手說:“大師太抬舉了,等在下把這幅唐卡修復好了,到時候大師再說這樣的話也不遲,那個時候,在下才能夠承受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