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無見那笛上還有七孔,遂又按一下孔,只見,一道如鞭一樣粗的銀光拖著小光點,朝地面沖去,頃刻,將地表掀起一大塊,又如鞭一樣彈起來。覺無似明白了,可如鞭一樣使這金蠶絲,遂甩了起來。先是左一鞭,柱子,后是右一鞭,香爐,整個堂內是乎要被覺無給拆了。眾人
見那銀光在頭上飛舞,忙四散開去。
覺無好不歡喜,又想試試下一個孔。眾人見覺無停不下來,嚇得‘啊’得一聲叫。覺無方才意識過來,道:“散了吧!”
眾僧如鳥獸散了。只那小沙彌,還戀戀不舍。師父拉他也不愿走,依舊盯著方丈手中‘長笛’不眨眼。師父見他不肯走,遂/誘/惑他道:“你不想聽開山祖師的故事了嗎?”說完便不再理小沙彌,自個匆匆走了。
那小沙彌,本就是個小孩,見了新奇的東西,自然如普通小孩一樣,想要擁有,偏偏師父又如父母親般,愛用撒手走人這一招。恰巧,戳中了沙彌的小孩心理。小沙彌惱得哭著追了出去,四處找尋師父。
正在小沙彌欲放聲大哭的時候,師父溫暖而粗糙的大手從后邊捂住了小沙彌的眼睛,道:“猜猜我是誰?”
小沙彌遂轉過身來,作勢要踢師父,但掛滿了淚的臉卻笑了。
師父見了哈哈大笑,自是款步往院外走去。小沙彌惱羞成怒,使盡全力,抱住了師父的腳,拼命要將他摔倒。
師父遂一把將小沙彌,扛在了肩頭,飛跑出寺門。
小沙彌道:“師父,你要帶我去哪?上午還有課呢!”
師父邊跑邊嚷道:“讀再多的經,也不如出寺,見見世間百態,學得多!”這位師父,青年氣足,嚷聲震得把寺院前那顆大樹上的小鳥給驚飛了,也引來了寺院門口幾個掃地和尚的側目。那幾個掃地和尚,自是妒忌,遂將私帶小沙彌逃課的事,上告了管戒律監察的僧值僧,那僧值僧又將這事稟告了,新上任的首座,凈能和尚。
師父與小沙彌,一路上自是歡樂,師父又教小沙彌,認樹看鳥。小沙彌認識了,很多常見卻叫不出名字的事物。小沙彌覺得,這些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如果,不是今天知道了它們的名字,恐怕他永遠也不會注意到它們,就像他們從來沒有存在一般。小沙彌明白了,只有,有了自己的名字,自己才能算,活在了世上。小沙彌,是乎,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他想要叫出每一件事物的名字。比如,他看見了遠處正勞作的農夫,便問師父道:“那人叫什么名字?”
師父道:“我不知道?他是農民!”
小沙彌又問道:“那在他旁邊的小孩叫什么?”
師父覺得這小沙彌怪是可愛,遂耐心答道:“叫小農民嘍!”
小沙彌聽罷,有些傷心起來道:“為什么他們沒有自己的名字?”
師父聽出了小沙彌是個極敏感的小孩,有些后悔自己方才輕率的回答。幾乎在同時那青年師父,感到了自己扛著小沙彌的右肩有些酸了,遂將小沙彌換到了左肩,認真道:“不是每個人都有名字的,比如,你我,有時,我們被叫作‘老百姓’,有時,又被叫作‘城里人’,或者‘鄉下人’,又或者‘富人’,‘窮人’,‘知識份子’,‘工人’,‘農民’,總之他們不愿意叫我們的名字!”
小沙彌道:“那為什么,不愿意叫我們的名字呢?”
師父終于有些被問倒了,牽強附會道:“因為,他們根本不想知道,我們是誰,他們只不過把我們當作一座建上的一塊磚!”
小沙彌聽罷,有些哀傷了,覺得自己和那無名的小草,有著一樣的境遇。
師父說出這番話后,自己也給驚住了,更何況小沙彌。為了讓氣氛歡樂些,師父遂忙與小沙彌打鬧起來,又摘了狗尾草咬在嘴上,將莖彎起頂住眼皮,作出鬼臉的樣子,又將小沙彌在空中拋來拋去,逗著小沙彌好不開心。
日頭,越來越高了。師徒兩個已是滿頭大汗,他們翻過一道嶺,又入一處山窩,時近中午,才到了目的地。
這里杳無人跡,卻有師父用竹爿修得一處小屋子。
師父與小沙彌道:“以后,我老了,又或者我突然死了,這處世外桃園的秘密小屋,就由你來看管,你便是這的主人了。”
小沙彌聽罷,不知如何回答,難道回‘好’,那豈不是希望師父早點老,或早點死,如回‘不好’,自己卻又真喜歡這里。口拙的小沙彌,正猶豫間,腹內‘咕咕’響聲,已替他回答了。
師父道:“你餓了,今天,師父給你做一頓,你在寺院里永遠也吃不到的美食!”
說罷,師父從冬季里略有些涼的竹制床鋪下,取出一張極精細的弓來。小沙彌見了這弓,驚異于師父的手巧,同時也激出了一個小男生心中本能的,對制造機器和創造一件物品的強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