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在酒店的那一場演講很快就傳了出去,如今網絡發達,幾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機,他那段講話的視頻當晚就被人傳到了網上。
開廢品站不算什么,但如果有一個人將整個城市的廢品站都整合了起來,而且還打著環保的名義,那就確實算得上是奇葩了。
大多數人都覺得他這種大義凌然不過只是一時興起,賠錢的買賣不可能長久下去,所以幾乎所有看到這段視頻的人都把他當笑話看,再加上陳銘那段話實在過于‘官方’,聽著特別假,更是讓看到這段視頻的人覺得越發好笑。
短短一天的時間,這段視頻的轉發次數就達到了幾十萬次,視頻底下的評論也有上萬條,所有留言的內容都集中在‘虛偽’、‘搞笑’、‘笑話’等幾個詞上。
對此,陳銘當然很清楚,實際上當記者來到他辦公室的時候他正在電腦上看那些罵自己的留言呢!
“您好陳總,我叫王涵,是滬市晚報的記者!”來人是一個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子,身穿不怎么合體的西裝,戴著一副金絲眼鏡,略顯稚嫩,看得出來應該是剛剛大學畢業不久。
雖然陳銘沒想要出名,但被記者采訪這種事兩世加起來這還是頭一遭,所以還是很重視的,他今天換上了最好的衣服,正襟危坐,一副成功企業家的樣子。
其實這次采訪并不算什么大事,報社根本不重視,不然也不會派一個實習生來,報社的領導也覺得陳銘只是曇花一現而已,所以只想著趁著消息熱的時候蹭點兒熱度,連個攝影機都沒派來。
這一點王涵自己也很清楚,所以他也只是打算隨便問幾個問題應付差事就好。
匆忙結束的采訪讓陳銘大失所望,他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在報紙上露個臉,沒想到人家連一張照片都沒拍就走了,讓他白白的激動了一上午。
送走了記者,陳銘嘆了口氣,解開脖子上的領帶,重新躺回沙發上。
其實今天他的心情一點兒也不好。
因為今天是他的生日。
沒人知道,沒人在乎,一個白天連個電話也沒有接到,唯一祝福他生日快樂的就是移動公司和手機上的幾個app了。
他一直都是個不怎么起眼的人,上大學的時候就十分低調,雖然因為他學習還不錯所以申了助學金,但每天下課之后還是得辛辛苦苦的出去打工賺生活費,所以大學四年別說談戀愛了,就連同寢室的幾個人關系也處的一般。
陳銘并不是個矯情的人,其實大多數時候他根本沒時間想這些,在他看來,活著能吃飽穿暖就已經夠了,上輩子的經歷讓他對于其他的身外之物毫無興趣,只想這輩子能夠輕輕松松的活著就好。
但只有一年當中的今天,是他心里矯情泛濫的時候。
他明知道不會有什么驚喜,甚至連個小蛋糕都不會有,表面上也告訴自己這些都無所謂,反正兜里現在不差錢,想要什么自己去買就是了,但心底還是多少有那么點兒期待。
下班以后,陳銘蹬上自行車在街頭閑逛,他想起曾經在書上看到過的一種說法——上層建筑建立在下層建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