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解決經濟問題,那就得讓這里的人都能夠得到工作。
非洲為什么窮?常年的戰亂當然是最重要的因素,越是不安全的地方,愿意來這里投資做生意的人就越少,而且因為極度的貧困,治安環境也很差,很多人都認為來這里做生意得不到安全保障,因此在非洲想要找工作是真的不容易。
陳銘親眼看到,這里的食用油竟然不是按壺來賣的,而是用大概指頭粗的小塑料袋來裝著賣,那以小袋賣上大概一兩塊錢人民幣,就那么點油,也夠一個非洲家庭用好幾天,這樣是換到國內有些炒菜比較喜歡重油的家庭,也就是一兩頓飯的事。
為了解決這種貧困的問題,只能想辦法給當地人提供工作,文職類的肯定是不合適,陳銘查詢了一些資料,又想當地的一些人咨詢了一下,最終決定開一家日用品工廠。
這里的人工成本很低,高難度的職業他們也做不了,再加上非洲很多國家的日用品非常缺乏,開設日用品的工廠應該會是很好的一個解決辦法。
買地,建設廠房,光是施工的過程就為當地帶來了很多工作崗位,雖然這里有很多別的國家的工程公司,但陳銘追求的并不是多高的效率,所以他盡量都招聘本地人來當工人,只有技術人員才從別的公司雇傭。
“陳總,您確定要在這里生產鞋子?”
劉婷對于自己這個老板的慈善行為一直都非常佩服,但是她依然不太明白為什么要大老遠跑到非洲這個偏遠的國家該學校,建工廠。
就算是想要做善事,捐款不就行了嘛,何必要讓自己過的這么辛苦呢?要知道,這里的酒店實在是一言難盡...
陳銘點點頭,“嗯,這里的人工工資很低,在這里生產日用品,成本低,售價就可以很便宜,打開銷路應該不會太難。”
“可是這樣生產出來的鞋子質量能得到保障嗎?而且咱們公司以前可從來沒有涉足過這些行業,也沒有掌握什么技術...”
劉婷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聽起來鞋子這種東西好像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但為什么有的品牌就可以賣的那么貴,而有的品牌就便宜呢?
除了品牌溢價之外,鞋子的質量和舒適性都很重要,在地攤上買的鞋子確實便宜,可是質量也通常都不太好,品牌的鞋子穿上兩三年都沒有問題,地攤貨可能穿兩個月就開膠了。
那種便宜鞋陳銘小時候穿過很多,對此深有體會,那時候家里窮,只能買得起那種很便宜的鞋,一雙鞋二三十塊錢,買的時候外表看著還不錯,實際上穿上沒多久,現實鞋幫各種變形,然后隨便遇到下雨天氣就可能鞋底開膠,即便是不沾水,小孩子都比較好動,多跑一跑可能也會爛。
“這個問題我考慮過,其實不用太擔心,咱們只是生產成本低而已,又不是說要偷工減料生產殘次品。我們是之前沒做過這個行業,但我們可請懂行的專家,只要我們在生產的時候把控好質量,我相信不會太差的。”
“但這種鞋子又不是什么牌子,難道我們以后還要花很多錢去做廣告,宣傳我們的品牌?”
陳銘笑道:“那當然不用,你別以為認識的人好像買鞋買衣服都追求品牌,其實那終究只是少數人,還有很多人買東西是不看牌子的,國內很多農村,還有很多國家的人均收入都不高,你平時穿的那種上千塊的鞋子他們根本就不可能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