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完全沒找到雷部那些人的蹤影,但是大遼已經擺明車馬要戰了,也不能置之不理,那就只能先破陣了,看看那群人要怎么用大遼這個棋子。
而說到破陣這個事情,在回來和眾人商議的時候,姜文煥才反應過來,自己考慮士卒訓練之類的事情完全是瞎操心,根本用不著。
因為《如意冊》里就有‘剪紙成軍’‘撒豆成兵’之類的法門,而且還是那句話,沒有充足的法力支持,那就是所謂的幻術金剛法,可要有天罡地煞星力加持,雖然不說什么天兵天將,卻也不會比凡人精銳遜色。
更重要的是,對于天罡地煞來說,指揮這些就是一個念頭的事情,完全可以說是如臂使指,中間可以說不存在傳達命令的過程,意識上面要跟得上來,完全就是不下于各種名將的水準了。
名帥大將在指揮的時候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判斷好了提前量下達指令,因勢利導,隨機應變。
而很多將領達不到這個水平,差并不是說差的意識,或者說能力,可能就是臨場的判斷乃至是預判。
就比如打球,提前預判球的落點去搶球和球落下來了再追過去的差別。
經典運動動畫片《灌籃高手》里面就有過這樣的一個例子。
那是和陵南的一次比賽,陵南教練說發現了主角櫻木花道的缺點,那就是他只是初學者,門外漢,所以打籃球并不是預判別人的戰術、動作、走向之類,只是單純的追著球跑。
這一點其實并沒有說錯,只是靠著主角光環或者也可以說是運動神經賦予的,運動類型動畫經常會提及的所謂獸性直覺,櫻木花道才能在戰場上接連建功,但是本質上來說,陵南教練的判斷并沒有錯,他的行為更多的沒有經過大腦的信息處理,僅僅只是憑著直覺身體本能的動作起來。
當然,在軍事家而言,這玩意叫直覺就有點不夠高大上了,所以在漢朝,班固給軍事家流派分類的時候給了一個名詞叫‘兵形勢’。
“形勢者,雷動風舉,后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
所謂兵形勢當然不是單純有勇無謀無腦剛,否則的話,也不可能將之定位兵家乃至是軍事家的一個流派。
“兵形勢”中的“形”與“勢”,作為一種軍事范疇是有區別的。而這個區別,應當追溯到《孫子兵法》。《孫子兵怯》中有《形》篇與《勢》篇。《形》篇之“形”講的是軍事力量,《勢》篇之勢講的是軍事力量的發揮。
就個人角度,說白了就是你的等級是形,你的技能是勢。
所以說,如果只是單純沒有形去硬剛,或者說有了形卻不知道怎么發揮,那都談不上兵形勢家。
在軍事上的形當然不可能說是單純的個人無力,其一、強調擁有軍事實力,建立戰前的對敵優勢。其二、精心運籌決勝,造成最佳戰場布勢。
其實這兩者所謂的‘形’本質上來說就和兵權謀、兵技巧之類都有所關聯了。
所謂軍事實力,如果從裝備、訓練等角度來說,完全可以歸結為并技巧。
而所謂的運籌決勝,則更多的可以說是兵權謀的重點了。
所謂形勢!形勢!真正臨陣的時候,形終究也就是手頭上這點東西,該多少就是多少,接下來就是臨陣審時度勢,充分發揮擊敵威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