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洪自誠編撰的《消搖墟經》中,通過關羽顯圣降魔轉述了這段事情,應該是比較早的版本了:
問張飛何在。羽曰:張飛為臣累劫,世世作男子身。今已為陛下生於相州岳家矣。……后岳穆武父果夢張飛托世,故以飛命名云。
到了清朝的時候,《消搖墟經》被《呂祖全書》吸收,這一段的劇情幾乎是完全沿襲,同時設定了關羽對宋徽宗說的話中張飛每次都會轉世為男性的設定,
清朝時期的通俗《金蓮仙史》融合了《消搖墟經》與《呂祖全書》兩本書,既有《消搖墟經》的「世世為男子身」,又有《呂祖全書》的「他日輔佐中興,飛將有功焉」,以此為基礎加上了「張飛先轉世成張巡,張巡再轉世成岳飛」的設定。
于是,這個脈絡就徹底形成了。
對于這個脈絡,引用的地方是非常多的,這一點和封神線的神魔袍帶的單一性是不同的,普適性更加廣泛。
《岳墳忠跡》中記載:岳飛出生前,岳母姚氏曾夢到一位身穿金甲紅袍的將軍對她說:我乃漢朝張翼德也,今暫到汝家。沒多久,岳飛就出生了。根據此來歷,岳飛父母也給他取名為“飛”。
在《喻世明言》中馮夢龍也有類似的記載:“岳飛系三國張飛轉世,忠心正氣千古不滅。一次托生為張巡(唐朝時期)改名不改姓,一次托生為岳飛改姓不改名。”
《關圣帝君桃園明圣經》里面內容更豐富:孔明原是廣慧星,即是前朝嚴子陵。此生諸葛亮,再宋朱文公。輪回三世相,永不下凡塵。鼎足三分嫌地窄,江山今換許多人。大哥已在清虛府,關某今掌三天門三弟四川為土谷,每起忠良護國心。在宋易姓岳飛將,在唐改諱曰張巡輪回三轉皆忠烈,上帝封為護國神。小可兵戈不差汝,大難危邦再下塵。
諸葛亮、劉備之類的先不說,在這里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單純這些內容的話,似乎大鵬僅僅是出自《說岳》。
這個就要從清人清涼道人所著的《聽雨軒筆記》中來看了。
故事講的是葭萌關張飛大戰馬超,兩人大戰三天天夜,不分勝負。馬超一看無法擒獲張飛,拔馬便走,引誘張飛前來追趕。張飛不知是計,也就追了過來。馬超猛然回頭,擲出一把飛抓直向張飛而來!這是馬家的絕技,馬家老祖宗——東漢開國大將馬援當年輔佐光武帝劉秀奪取天下就是精于此技,百步之內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由于事出突然,張飛已然是來不及閃避,大喝一聲,舉著丈八蛇矛就架了過來。馬超回身只見黑氣沖天,一只大鳥拍拍翅膀將飛抓打落在地!馬超大驚,情知不是對手,連忙歸陣,后經李恢游說,他便歸順了劉備,成為劉備帳下的五虎將之一。
雖然說這一段出自清朝,但續封神的那些其實也都出自清朝,所以倒也不算什么,而遭逢危機元神出竅護持本身的故事也都是那個時期比較常見的手段,羅成的白虎元神出竅、趙匡胤也有赤龍元神出竅之類的。
這個就扯遠了,歸根究底,大鵬轉世的兩條脈絡還是非常清晰的,雙方更是很有默契的從不提及對面的情況,而自身的脈絡也交代的比較明白,所以這一點還是比較明確的。
所以言歸正傳,說岳這里也就并不是說各種網絡段子所謂的聞仲和大鵬相愛相殺打夠了,和解了,然后大家一起干活,純粹是因為在說岳這邊體系里,雙方壓根沒翻臉。
早在張巡那會,南霽云、雷萬春就有雷府神將的說法,甚至封號之中還有雷府千歲、雷府尊王、武安尊王、騎虎尊王、雷府大將、雷霆驅魔大將之類的稱謂,比神將都要高級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