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城,身為江南之地的中心,其內部的勢力也堪稱是盤根錯節。
外人說起建業,首先談到的必然就是大魏皇室的代表,當今陛下的親弟弟建業王。
陛下登基之時,廢太子在江南造反,建業王前往平叛之后便被留在建業鎮守一方,至今為止,已有二十多年的時間。
建業王是魏朝少有的有著地方權力的“實權外封王”,在其長期的經營之下,再加上背靠朝廷的原因,建業王府絕對堪稱是建業城里排名第一的大哥大,與建業城里的眾多世家都保持著良好關系……
除建業王以外,建業城內還有著幾個已經傳承了上百年、甚至是數百年的世家大族。
其中首屈一指的,便是建業王家。
不是建業王,家。
而是建業,王家,王芷的那個王。
王家自后漢開始顯赫,在后漢時期王家還不是建業王家,而是太原王家,當時的王家本家還是在北方。
等到后漢末年,王家出了一位十分著名的人物——司徒王允。
因為這個人的存在,當時的王家也曾顯赫一時,之后隨著董卓遇刺,郭汜、李催二人攻入長安,忠于漢獻帝的王允死于亂軍之中,王家也逐漸沉寂了下去。
等王家再次顯赫的時候,已經是魏仁帝時期的事了。
仁帝時期,魏朝初年的久戰之將逐漸凋零,軍中名將匱乏,仁帝以郭大司馬為例,大肆提拔軍中有才干的異姓將領,打破了魏朝異姓將領不掌兵權的規則,這其中也包括了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凌。
王凌此人素有才干,在仁帝時期長期坐鎮魏國的東南部,主要防范吳國的進攻。
在后來的滅吳之戰中,王凌追隨時任大司馬的夏侯尚出戰,并立下大功……
因為王凌的原因,王家再一次顯赫了起來,但因為王凌長期鎮守江南,王家的本家也隨之遷到了合肥,等魏朝一統之后,又遷到了建業城……
至今為止,王家已經傳承了數百年的時間,其中雖然起起落落,卻也從未中斷過,并逐漸成為了建業城的第一大世家,與洞庭周家并列為江南兩大世家。
王家之外,便是陸家,陸游的那個陸。
陸家同樣是一個傳承了上百年的世家,其祖上最著名的,便是三國時期曾擔任過吳國大都督的陸遜。
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陸遜一把火燒殘了蜀國,燒出了自己的絕世功績,陸家因此顯赫到極致。
但隨著陸遜被牽扯進吳大帝孫權和他兒子的權力爭斗之中,陸家也開始逐漸沒落,吳國覆滅,魏朝一統之后,陸家更是在不斷地走下坡路,只得龜縮在這建業城里。
論其底蘊,早已比不過王家和洞庭的周家。
更雪上加霜的是,二十年前的陸家家主,也就是陸游的父親也被牽扯進了當初的那件巫蠱案,就此喪命,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不說,也給本就已經很沒落的陸家又來了一次致命打擊。
現在的陸家完全就是靠陸老夫人一個人在苦苦支撐,當然,如今陸少公子已經長大成人,其才華之橫溢,或許可以給陸家帶來一絲轉機……
比起王家和陸家,唐家就要勢弱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