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山鷹還是有些落后了,所以大家猜想,這一次,大家的訓練很可能會用獵鷹系列。
山鷹是殲教7的升級版,機身后段完全采用了殲教7的設計。而L-15是得到烏-克-蘭協助的獨立設計,裝的是烏-克-蘭的發動機,造價比較高......
目前中國的飛行員,一般是飛殲教6后,飛殲教7,然后飛練教8也就是K-8......
但是中國自己的K-8和出口的是差了600里地還遠。
出口的用的是全套進口航電設備和美國發動機,而中國自己裝備的是國產設備。
現在的高教9,也就是山鷹也是國產的設備,座艙還是儀表座艙......
也就是說,我軍的飛行員,在院校飛完山鷹后下到裝備殲-10、蘇-30MKK等戰機的空軍師后,還要進行長時間的適應訓練,才可以初步具備作戰能力。
因為第三代戰機多是“一平三下”或“一平兩下”彩色液晶顯示器座艙,也就是俗稱的“玻璃座艙”。同時,高教-9山鷹式不是數字式線傳飛控的飛機,而L-15獵鷹是4余度數字式線傳飛控的。
這樣的話,飛行員下到部隊后,雙座型的蘇-30MKK等戰機不得不承擔過多的訓練任務,這樣自然加速了戰機的老化,縮短了戰機的全壽期。
歷史已經多次證明,廉價的裝備,只能輸出較低的戰斗力。
美國過去有個“簡單就是好”派,主張啥都用簡單的便宜貨,現在基本已經銷聲匿跡了。因為幾次的實戰證明了高價格質量好的武器系統,打和“簡單就是好”派主張類似裝備的國家有“一邊倒”的優勢。
現在連馬-來-西-亞等小國都買先進高級教練機啦,要是我們還舍不得.....
不過從現在來看,我軍也算是痛定思痛,準備革新了。
如果這一次大家真的都能用上教十,那......
教十可是一款非常先進的教練機,媒體上都鮮有報道。
教-10是中國研制的新一代高級教練機。該飛機在獵鷹教練機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完成。
目前國內戰機裝備的各類先進系統,教-10有所集成。例如,教-10的座艙布局、駕駛機構等,與現役先進戰機具有相同操作界面。通過教-10,飛行員可以直接跨入新一代代戰斗機,所以教10也被大家稱之為小殲十。
不過,據說現在教-10飛機使用的發動機原型是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研制生產的發動機,不帶加力型的AI-222,由于沒有加力燃燒室,這臺發動機的體型要小很多,其空重僅為440千克,最大推力為24.7千牛,推重比約5.68。另外還有一種說法,部分教-10飛機使用的是捷克制造的洛塔列夫DV-2渦扇發動機,整體性能與AI-222相似。
教-10座艙玻璃化程度極高,擁有雷達和電子戰設備,飛行員可以“無憂慮操縱”,更多地注意作戰態勢,而不是飛行本身。
以前飛行員往往要航校畢業、轉到作戰部隊后,才會接觸到態勢感知訓練,但如果大家真的使用了教10高教機,那么,這一極為實戰的科目,在航校教練機階段就可以實施。
而且,如果陳飛他們真的使用教10,那么他們這批新飛行員是從基礎教練機之后就開始使用教-10的。就像年輕人對電子設備的接受程度比年長者更快一樣,他們這些“一張白紙”的年輕飛行學員,反而更容易接受教-10的先進理念,注意力分配、航電操作都更“溜”,一旦進入作戰部隊,就很快可以形成戰斗力。
因此,教-10訓練出來的新飛行員,駕馭殲-20、殲-16、殲-10C等先進戰機時操作習慣一脈相承,完全不會感到任何不適應。
而部分習慣了老教練機操縱習慣的“老飛”,轉戰電傳飛機時反而可能不適應,很多習慣需要推倒重來,浪費更多的訓練時間,淘汰率和成本也居高不下。
“不知道我們的教十是什么樣的,會不會帶加力,要是帶加力,那就好了!”有人摸了摸下巴,一臉期待。
“肯定是帶加力的!”李東海淡淡地說。
“真的?”其他人聽了,眼睛都是一亮。
李東海神秘地笑了笑:“別忘了我們的身份!”
大家聽了他的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快,眼睛都一下亮了起來。
要是能開上帶加力的教十,嘖嘖,那可就真的是太美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