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的是四-川話,并沒有說普通話,聲音脆生生的,再配合她的膚白貌美大長腿,典型的川妹子。
言簡意賅地做了自我介紹,商丘就開始介紹起了殲十D的相關內容來,她的講解還是非常有章有法的,她先從殲十A開始講起,先講了為什么要有殲十A,然后講了成飛在設計研發殲十A的時候遇到了一些什么困難,之后又怎么克服,然后又講了殲十B和殲十C的發展,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殲十D。
為什么要研制殲十D,研發這款戰斗機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什么問題,爭議有哪些,最后是怎么克服的,殲十D這款戰斗機的優勢是什么,不足是什么,他適用于什么樣的戰場,等等等等,她一一講解。
她的講解雖然不像一些大咖一樣口吐蓮花妙語連珠惹得大家笑聲一片,她講的畢竟是專業的內容,不可能像說相聲,不過,她講的還是非常好的,聽了他的講解,無論陳飛還是誰,都對我軍的戰斗機發展歷史有了一個很透徹的了解,但最重要的是,對空戰的理解又更上了一層樓,因為透徹了解每一種型號的戰斗機的優劣,其實也就是對空戰深入理解的一個過程。
“殲十D最大的突破,一是換裝了全新的矢量發動機,有了這一款航空發動機,殲十D就可輕松實現超機動。
好吧,我們首先來聊聊超機動,我認為,我們所說的超機動,其實可以分為大概念和小概念,或者說是廣義的概念和狹義的概念。
超機動可以分成超常規機動和超音速機動兩大類。
我們并不是說傳統的三代機在超音速下就不能做機動飛行,但三代機只能短時間超音速飛行,一旦做較劇烈的機動,飛行速度就會迅速降為亞音速;另一方面,即使是在超音速下做機動飛行,過載也不超過2g。
由于三代機不存在超音速機動,所以就造成一個錯覺,超機動等同于超常規機動。
有人會列舉多年前的論文,說兩者是一回事。
對于三代機來說是可以這樣理解的,但如今已進入四代機時代,如果還將兩者等同,那就是大小概念不分,混淆了廣義和狹義的超機動。”
商丘洋洋灑灑地講了起來。
“因此,殲十D換裝了新航發以后,就可以在完成一個超常規機動之后,緊接著進入另一個過失速機動。
比如之前的航展上,殲-10B在進入落葉飄之前,是先做了個幾乎無半徑的直體后空翻的。
當飛機翻轉到接近正常的水平狀態時,如果繼續往前飛而不是做落葉飄,就相當于是做**-論機動。
殲-10B將機頭高高仰起,既可以做眼鏡蛇機動、也可以做榔頭機動,兩者的區別是,在機頭仰角達到最大時,讓機頭回到向前狀態,則完成眼鏡蛇機動;如果機身側空翻180度,將機頭瞬間改為朝下并向下俯沖,則完成榔頭機動。
相比之下,榔頭機動更有實戰意義。
蘇-27是無法完成榔頭機動的,它只能等眼鏡蛇動作完成,機頭恢復到向前飛行,再控制飛機滾轉之后才能向下轉彎,這樣機頭可控的指向改變速度就慢得多,失去實戰意義。
所以,殲十D更換了具備矢量推力的新航發后,對于戰機的空戰性能有很大的提升。”
商丘的講解不僅僅只是停留于大而空的理論,而是聯系現實,結合戰例,所以陳飛聽了,一下就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他雖然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但在理論上畢竟還是不如商丘來得深厚和廣博,此刻聽了,真的是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