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時間,發現自己來早了,不過來早也總比來晚好,所以就繼續等待。
在等待的過程中,商易云一直在思考今天的事情會怎么做,他看了大量關于中微子通訊的書,從中也得到了許多啟發,所以他對今天的實驗有些期待。
時間到了,人也到齊了,李云峰就帶著眾人前往了今天要做實驗的地方。
研究中微子通訊技術,一定會用到高能質子加速器,這種昂貴的儀器,他只在見到過圖片,卻沒有見到過實物,如今,終于可以遇見。
如今對于中微子研究最深的,還是軍方的實驗室,畢竟軍方的實驗室,背后是國家在支持,華云集團的實力雖然雄厚,但是能夠有一個突破,就是十分難得了。
這些年,在中微子研究中,有科研人員,憑借中微子領域的一些突破性研究,獲得了諾獎。
最近的一次,卻是2015年日國的梶田隆章和加國的麥克唐納,因發現中微子振蕩現象獲得了201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長期以來,太陽中微子丟失之謎和大氣中微子反常現象,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們。
直到1998年,日國的超級神岡實驗以確鑿證據證實大氣中微子的丟失是因為中微子發生了振蕩,這表明中微子具有質量。
2001年,SNO實驗證實丟失的太陽中微子轉化為其它兩種中微子。正是因為這種發現,兩人才能獲得201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微子應用領域,還是可望而不可及,能夠有一些突破,商易云就很滿足了。
接下來的時間,商易云就把注意力放在了試驗上面,中微子通信技術研究的第一步,自然是制造中微子。
華云集團的實力還算雄厚,所以需要用到的儀器都有,中微子通訊技術是比5G通訊更為高端的存在,華云集團投入其中的資金也比較多。
實驗開始之后,按照常規的方法開始了試驗
第一步是將粒子從主噴射器中虹吸出來,工程師們需要建造并連接一條新的波束,工作人員將把一些主噴射器磁鐵安全地移開,然后裝到加速器的外殼上。
建造一個新的提取區域和束流罩,然后用一個新的費米實驗室制造的附加裝置,重新安裝主注入器磁鐵,用來改變束流的方向,之后用24個偶極子和17個四極子磁鐵建造新的LBNF束流線。
第二步......
實驗步驟一步一步的來,中微子束制造出來了,但是商易云并沒有在這些研究人員臉上看到笑容,似乎制造出來中微子,并不算什么突破。
研究到了這一步,就想被卡住一樣,根本不知道接下來要怎么研究。
面對這種情況,李云峰也非常無奈,現在很多國家都在中微子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卻也沒有哪個國家研究出來關于中微子的應用。
就算華云集團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也購買了許多昂貴的儀器設備,但是對于中微子通訊的研究,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這個時候,商易云看完了實驗的過程,心中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