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內其他同學沒有想到,竟然會遇到一個如此厲害的人物,這件事情,可以成為他們以后的談資。
比如:兒子啊,你看電視上的那個人,可是你老爸我大學時候的同學呀!
對于其他同學的目光,商易云并沒有在意,現在上課學習對他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他之所以會來到教室,也只是為了走個形式而已。
就在他思索的時候,老師走進了教室,等到上課,第一件事情是點名,在這位老師的課堂上,也只是偶爾會點名一次。
“劉曉云”
“到”
“沈豐宇”
“到”
……
“商易云”
“到”當點到商易云的名字時,他答了一個到字。
這個時候,聽到有人回答,站在講臺上的老師也很驚訝,在他的印象中,商易云前幾次都請假了,畢竟他已經收到好幾張請假條了,沒想到這次竟然來上課了。
稍微驚訝了一下,這位老師就繼續點名,等到點完名之后,就開始上課,也不再想商易云的事情。
老師在講臺上面講課,商易云卻沒有在聽課,而是兩手托腮,盯著桌面發呆。
此時他心里正在思索實驗的事情,思維的碰撞,靈感的閃現,正是他腦海中真實的寫照。
怎么能讓制造的材料在常溫情況下完成修復,這是他正在思索的問題,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修復智能手機屏幕材料的研究,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這個難題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解決的,就算他思索了一段時間,卻也沒有任何的頭緒。
不過,商易云心里也清楚,這種事情就算著急也沒用。
他現在坐在靠后的位置,就算走神發呆也不會有人發現,當聽到鈴聲的時候,才清醒了過來,第一節課就這樣過去了。
接下來幾節課,他還是繼續重復著之前的事情,就算沒有任何收獲,也會繼續思索,因為靈感這種事情,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如何在正常環境下完成新材料的修復,這個問題,也許很長時間都不會想通,也許哪天靈感來了,直接想通了,然后就能解決問題。
放學之后,商易云就直接前往了實驗室,當他來到實驗室的時候,便發現有人比他來得更早,團隊內居民成員已經在實驗室等待。
看到這種情況,他就讓幾名成員把存放試驗材料的裝置搬到了實驗臺上,然后就觀察材料修復的情況。
現在距離實驗已經過去了五個多小時,當他觀察了修復的情況之后,并發現材料修復已經完成了95%,不過,他心里也清楚,材料的修復越到后面越慢。
此時還剩下5%的修復進度,雖然數值不到,但是要想把材料全部修復,還需要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現在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只能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