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熒幕中再次出現韓飛等人的字幕,放映廳里的觀眾這才悵然若失的發現,片子竟然放完了,明明是很平淡的一部片子,竟然會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啪啪~~~”
放映廳里響起一片稀稀拉拉的掌聲,漸漸的掌聲越來越整齊,越來越響亮,韓飛一行人起身回頭,這才驚愕的發現,不知什么時候,放映廳里已經坐了不下三百人。
賈幼乾激動的跟謝不臣擁抱了一下,整個小團隊都激動的擁抱、吶喊,似乎自己完成了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情。
韓飛拍拍賈幼乾的肩膀,一行人轉過身對每一位在場的觀眾躬身致謝。
陶月華嘴角揚起四十五度,這部紀錄片在她看來已經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范疇,當然,不是說拍攝手法有多高明,而是其中的內涵引人深思,她已經很久沒有看過這樣類型的紀錄片了,更讓她欣慰的是,韓飛跟謝不臣都是這部紀錄片的主創人員。
“回去之后,都記得給我寫一篇觀感,不能低于五百字,寫完了交給我!”
“啊~~~”學生們一陣哀嘆。
“六百字!”陶月華說完頭也沒回的出了放映廳。
當天晚上,京影的校園論壇出現了許多關于大學生電影節的帖子,畢竟是開幕的第一天,比較可惜的是京影并不是開幕式的主辦場地,學生們并沒有在現場見到諸多明星,沒錯,越是藝校其實追星的氛圍也就越濃厚,畢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嘛。
沒有了明星八卦,更多的帖子都放在了電影本身上面,不過大學生電影節上的商業片大多都是去年就上映的電影,大多數觀眾都已經看過了,也沒什么好討論的。
真正能夠引起討論的還是一些不知名的小成本影片,其中一篇帖子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
發帖人是一名在讀的導演系碩士生,他說自己今天莫名其妙的收到了一份“家庭作業”是他的導師任長年教授布置的,說是讓他寫一篇“羊城火車站”的觀后感。
這位碩士生也不是一般人,在圈內已經是小有名氣的導演,拍攝過不少低成本電影,而且還拿到過一些專業類的獎項,觀后感自然不是問題,可問題在于他壓根兒就不知道“羊城火車站”是一部什么片子,網上沒有資源啊!
于是帖子下方就有熱心校友紛紛解答。
“【羊城火車站】是今年參加大學生電影節的參展作品,今天下午剛剛放映了一場,晚上十點還有一場。”
“呃,你這么一說,我還真有點印象,下午的場次我就在,拍得挺不錯的,就是畫質有點感人,主題曲太棒了,我現在腦海里還在循環。”
“是啊,挺感人的,而且不是那種刻意的煽情,特別好,那個歌也特別好聽,可惜沒得下載。”
看過片子的不在少數,而且讓人意外的是,不僅僅是這位學長被安排了“家庭作業”,還有許多同學都被要求寫觀后感,一個個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表示自己頭都想禿了。